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落实策略是重点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推动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并跟上高校信息化的步伐,最终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出力。为此,高校重点要落实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四步走”策略。
1.建立基础数据平台,实现高校人力资源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基于内部网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门户,打造高校人力资源平台,为教职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与查询服务。稳健踏出第一步可以带来公开、透明、及时、个性化的服务,获得高校领导以及全体师生的理解和信任。
2.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立一个包括招聘、培训、调配、绩效考核、薪资、职称、档案管理、离退休、劳动保险等基本业务处理功能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目标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争取更多的时间考虑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问题。这一阶段用户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者。
3.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现代化、规范化、流程化,建立以绩效管理为主要手段、以个人职业发展与能力管理为核心线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利用因特网建立自助服务系统。这一阶段用户为高校领导层、全体教职工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者,目的是实现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4.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高校其它信息系统的无缝整合,为高校管理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准确全面及时有效的决策信息支持,使人力资源部门成为高校管理的战略伙伴,最终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
(三)构建载体是保障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最终要落脚到设施和技术层面。构建全面完善的校园网和数据系统,将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提供基础保障。
1.校园网载体。校园网是利用先进的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构架起来的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线路;利用成熟、领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规划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网络应用环境;利用全面的校园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教学软件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和决策三个不同层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一个覆盖全校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 技术的大型网络系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除了人事部门掌握的关于教职工的基本信息外,其它很大一部分都需要别的部门提供,同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又必须统计相关数据上报或传递给有关部门,此外,还有一些新信息掌握在教职工自己手里。因此,基于校园网这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与其它部门以及教职工进行必需而又相关的共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才能得到及时更新,其作用也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数据库载体。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做好高校内部各类人力资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维护、更新等管理工作,搞好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高校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可分为人事信息、学术成果信息、教学信息三大类。通过这些数据库管理系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建立一个信息丰富、系统的高校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夯实信息基石。
参考文献:
余小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研究.决策参考,2003,(6):7- 8.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刘文敏.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3):9.
高允奔.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五个关系.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6):110- 111.
李炜,荚莺敏.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3):78- 79.
侯绍明.浅析如何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资源开发,2005,(6):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