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

2015-08-16 01:34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商誉 超额收益 管理 协同

一、关于商誉问题的争论
何谓“商誉”?可以说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商誉及商誉会计仍然是目前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对商誉的描述,在法学领域、经济学领域和会计学领域中均有涉及。就会计学领域而言,20世纪20年代初期,杨汝梅先生在其所著《无形资产论》中指就出:“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可见,杨汝梅先生提出了商誉的“超额收益观”,在其之后的理论家对商誉的界定中,仍未能出其左右。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on)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即商誉的“三元理论”,包括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80年代,美国的D. E. Kieso和J. J. Weygrandt两位教授在所合著的《中级会计》一书中,则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它代表获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二是它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1.好感价值论
该观点认为:“人们通常认为商誉是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雇员的良好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并认为当一个经营中的企业的买价超过其各个资产价值的总和时,所超过部分可看作上述这些无形属性的代价。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超额收益论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超额收益的那部分价值。企业获取利润的过程,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过程,故很难从量上区分每个单项资产对企业盈利的贡献,商誉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就可获得超额收益。因此,商誉的价值是从超额收益中体现出来的。在此,有影响的学者是G.R.卡特利特和N.0.奥尔森,在其1968年发表的会计研究文集第10号《商誉会计》中阐述了如下观点:“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商誉的收益力概念是最切合实际的。让受和让出整个企业的主要动机是取得未来利润。在这种让受和让出企业的交易行为中所确定的价值,就是对企业收益力的评价。这种收益力通过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超过其各种具体资财和财产权利的数额而反映出来。”目前该理论已成为商誉本质问题的主导观点。
3.总计价账户论
该观点是持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持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未入账资产概念认为,商誉是计量了诸如优秀的管理、忠实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因素而形成的未入账资产的结果,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J.B.坎宁,他在1927年出版的《会计经济学》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对任何企业商誉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饶有兴趣的推究,但只有它的总额才能在统计上加以概括。” 总计价账户论,其早期依据的两个观点——“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或“未入账资产”——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揭示了商誉的某些特征。遗憾的是这种定性理论实际变成了一种运作方法。更有甚者,总计价账户论的某些支持者,又将其从会计计算演变成了数学计算,使其彻底丧失了定性理论的品位。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剩余价值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坐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它与“超额收益论”实质上是一脉相承。“超额收益论”从总体上理解商誉,由于未来超额利润很难直接确定,人们便设想从能够较准确计量的那些资产入手,即先确认单项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贴现值,再计算企业总体价值与这一贴现值的差额,将该差额确认为商誉。
上一篇:浅析会计的三种收益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