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现象透视(3)
2016-01-15 01:03
导读:(三)公司治理层逃避审计监视的需要 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一方面为股东、债权人、监管者等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反映了公司治理
(三)公司治理层逃避审计监视的需要
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一方面为股东、债权人、监管者等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反映了公司治理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为激励治理者达到最优工作努力水平,通常将治理者的报酬与财务报告所反映的经营业绩挂钩。这样,治理者就有了歪曲财务报告的动机和逃避审计监视的愿看。
我国上市公司对事务所的选择、委托权实际把握在治理者手中。这主要是由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本结构决定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非流通股占了主导地位,而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比重最大。在此情况下,往往是国家股和法人股已经把握有尽对的控股权,公众股东的“用手投票权”形同虚设,即使有“用脚投票权”也无济于事,也不能实现对治理者的监控。另一方面,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存在持股主体缺位产生的代理题目,致使国有股股权对公司治理层的控制同样处于一种失效状态。
从理论上讲,董事会应该在监视经理人方面起到主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大都由内部董事组成,公司董事会事实上把握在内部人手中,因而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均存在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题目,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机制。
缺乏对治理者的制约,使得本应由股东大会把握的事务所选择权,也落到了治理者手中。从而使得治理者在选聘事务所时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对不与自己“合作”的事务所随意进行更换。
三、变更事务所可能产生的后果
由以上的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及其治理者为了各自短期利益倾向于选择独立性差的事务所。假如按此情况下往,用不了多久,那些独力性强、能够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事务所因得不到客户而被淘汰出市场,整个审计市场将被独立性差、愿意与上市公司“合谋”的事务所占据,造成一种“劣所”驱逐“良所”的局面。如此,公众不会再相信独立审计师的工作,整个独立审计市场就失往了生存的土壤,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由于存在与事务所的签约本钱,频繁的更换事务所会花费大量的签约本钱,有损于公司利益。而且频繁更换事务所会使公众和监管者怀疑上市公司在收买审计意见,从而降低了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损害了公司的公众形象。
从整个的利益来看,频繁更换事务所是对社会审计资源的浪费。这是由于,一家事务所对客户进行初次审计时,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对客户的经营活动、组织机构、内部控制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对资产负债表的期初余额进行证实,还要证实某些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永久状态,如固定资产、保存收益等。一旦更换了事务所,又要花费大量的审计资源重做这些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要消除上市公司频繁变更事务所这种不公道的现象,首先要弥补公司治理的漏洞,即在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股东大会对事务所的委托权,杜尽治理者的越权行为。其次,要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即降低国有股、法人股的集中度,形成多元化的公司产权,从根本上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最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禁止当地政府对上市公司和事务所的非法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