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3)
2016-02-12 01:11
导读:2 1 3 操纵控制 系统操纵控制主要表现为操纵权限控制和操纵规程控制两个方面。 (1)操纵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职员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
2 1 3 操纵控制 系统操纵控制主要表现为操纵权限控制和操纵规程控制两个方面。 (1)操纵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职员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系统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纵,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操纵权限控制常采用设置口令来实行。 (2)规程控制是指系统操纵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操纵规程进行。标准操纵规程包括:软硬件操纵规程,作业运行规程,用机时间记录规程等。
2 1 4 档案资料的治理与控制 可通过以下三方面加以控制。 (1)接触控制,即把对数据存储介质的接触限制于有关会计电算化工作职员,档案资料应专人保管,并指定借阅、回档制度。 (2)环境控制,即采取适当的防磁、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 (3)后备控制,将数据文件的进行定期备份,对于重要文件可以“祖—父—子”的形式保存。
2 1 5 病毒的防范与控制 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安全,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治理制度,具体包括:软件、软盘及计算机系统的采购和更新要通过病毒检测后才能使用;专机专用,尽对禁止在工作机上玩游戏,建立软盘治理制度,同时防止乱拷贝软盘;安装防毒卡和反病毒软件,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2 2 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是指靠计算机程序对会计核算进行内部控制,以实现系统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的内部控制往往比通过各种治理制度实现的控制更为有效。
2 2 1 会计数据的输进控制 电算化会计系统输出质量,主要决定于输进数据的真实、正确和完整程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输进数据的正确性。在输进控制中应坚持以计算机程序控制为主,原则上尽量用计算机程序控制。 (1)应保证作为输进依据的原始资料的真实、完整,并且在计算机处理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和审批。 (2)应对数据输进职员加以控制,应配备专人负责数据的录进工作,同时可采用运行口令加以控制。 (3)进行数占有效性检验,包括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以防止会计科目输错;设立科目代码检验,以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进的正确性;设置对应关系参照文件,用来判对应账户是否发生错误;试算平衡控制,对每笔分录和借贷方进行平衡校验,防止输进金额出错;顺序检查法,由系统自动核对两次输进的结果,并对不一致的记录标记,核对完毕后由输进员对所标记的错误的记录进行修改。 此外,随着当今
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会计数据输进技术也不应墨守成规,对于确实有用的应该大胆的引进,,计算机输进方式除了传统的键盘、鼠标输进外,还有语音、表、扫描仪、光电阅读等多种注进方式。像IBM公司的中文语音识别技术和国内某些公司的笔式输进技术都已较为成熟,会计软件可以尝试采用这些技术来丰富会计数据的输进方法,供不同好的用户选择使用,高工作效率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技术,比如当用户输进会计科目和金额时,计算机随即用标准读出相应的汉字和数字,供用户判定输进是否正确,同样可以减少出错率,进步效率。
2 2 2 数据处理过程的控制 是指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内部数据处理活动(数据验证、计算、比较、合并、排序、文件更新和维护、访问、纠错等等)进行控制。处理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主要有处理的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控制、数占有效性检验和程序化处理有效性检验。 (1)处理的流程控制。会计业务处理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如凭证在审核之前不能做登账处理,结账后才可以出报表等,处理过程必须严格遵照其业务流程进行。 (2)数据修改控制。如在处理结束前发现的错误,可将其先写进待处理文件,更正后与同批或其他批次业务数据一起再输进、处理;对于处理结束后发现的错误,必须体现“有痕迹修改的原则”,即对已进账的凭证,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改功能,对已结账的凭证与账簿以及计算机内账簿天生的报表数据,系统不提供更改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