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物流本钱控制
2016-02-09 01:17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基于价值链的物流本钱控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物流本钱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价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物流本钱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价值链理论,针对基于价值链的物流本钱控制方法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物流本钱控制;价值链;物流价值链分解
物流是把消费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的广泛活动,也包括将原材料从供给源有效地移动到生产线始点的活动。在物流过程中,为了提供有关的服务要占用、耗费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些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称之为物流本钱。以往人们更多的是局限于企业自身组织物流活动,而较少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规划整个价值链上的物流活动。根据“木桶原理”,价值链上任何一个成员企业物流效率的降低和本钱的升高,都会影响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终极损害价值链中每个企业的利益。
一、我国企业物流本钱控制现状
根据中国物流权威机构的计算,全国物流本钱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 300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如何降低企业巨额物流本钱,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我国企业物流本钱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题目。
(一)物流本钱总量偏高
从国家统计局等国家部委联合公布的数据来看,199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本钱相当于GDP的24%,2003年这一比例缩小到21.4%,2006年为18.3%。与我国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物流比重约占GDP的10%,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也仅为GDP的16%。可见从总量上看,尽管近年来我国物流总用度占GDP的比重在不断缩小,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物流水平仍然明显整体落后。
(二)物流本钱压缩空间巨大
企业物流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环节构成,这就为企业加强物流系统治理,降低各环节本钱,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进步效益提供了巨大空间。据统计,直接的产品本钱在我国企业的总本钱中只占据10%,而物流本钱占总本钱的40%。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物流本钱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本钱上风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进步效益的潜能最大的利润源。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物流总本钱控制的观念淡薄
由于物流本钱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效应”,所以物流治理必须考虑整体本钱最佳,但我国企业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和运输本钱,而不考虑存货持有本钱的其它部分和物流行
政治理本钱,这就影响了物流本钱控制的系统化、公道化。
(四)企业物流本钱控制手段落后
目前来看,各企业分散进行物流本钱的计算和控制。这样就带来了治理上的题目:一方面,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所有本钱都列在用度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用度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在一般的物流本钱中,物流部分完全无法把握的本钱很多,由此增加了物流本钱治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本钱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生产业均匀物流本钱值。由于缺乏相互比较的基础,因而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二、价值链理论和物流价值链分解
(一)价值链理论
1985年Michael E.Porter在《竞争上风》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连续完成的增值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价值链”。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使产品价值逐渐增加的过程,企业的业务流程组成了一个价值增加的链条。
价值链理论是夸大以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为治理对象,以价值增值最大化为治理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的一种先进治理理论,在产生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得以深化和扩展,并应用于企业的治理实践。价值链治理的实质是一种集成的治理思想和方法,它注重价值链上企业间的合作,把不同企业的人、财、物和市场等要素集成起来以使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得到提升。它是战略性治理与战术性治理的结合体。企业不再仅仅关心企业自身,还要包括其所置身其中的整个价值链的集成利益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