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1(2)
2016-02-13 01:14
导读: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全额计量,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进”(或“递延收益”)科目。不确定的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全额计量,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进”(或“递延收益”)科目。不确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外收进”(或“递延收益”)科目。涉及定期分摊递延收益的,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进”科目。
例:某公司20x6年12月申请某国家级研发补贴。申报书中有关内容如下:本公司20x6年1月启动数字印刷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60万元、为期3年,已投进资金120万元。项目还需新增投资240万元(其中,购置固定资产80万元、场地租赁费40万元、职员费100万元、市场营销20万元),计划自筹资金120万元、申请财政拨款120万元。
20x7年1月1日,主管部分批准了某公司的申报,签订补贴协议规定:批准某公司补贴申请,共补贴款项120万元,分两次拨付。合同签订日拨付60万元,结项验收时支付60万元。
某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x7年1月1日,实际收到拨款60万元:
借:银行存款600000
贷:递延收益600000
(2)20x7年1月1日至20x9年1月1日: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分配递延收益(假设按年分配)
借:递延收益300000
贷:营业外收进300000
20x9年项目完工并通过验收,于5月1日实际收到拨付60万元:
借:银行存款600000
贷:营业外收进600000
2.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以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进以后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说,这类补助应当先确以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均匀分配,计进当期营业外收进。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时,相关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回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相关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均匀分摊转进当期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进”科目。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转进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例: 20x1年2月,甲企业需购置一台环保设备,预计价款为500万元,因资金不足,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分提出补助210万元的申请。20x1年3月1日,政府批准了甲企业的申请并拨付甲企业210万元财政拨款(同日到账)。 20x1年4月30日,甲企业购进不需安装环保设备,实际本钱为480万元,使用寿命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无残值)。
20x9年4月,甲企业出售了这台设备,取得价款12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x1年3月1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2100000
贷:递延收益2100000
(2)20x1年4月30日购进设备:
借:固定资产4800000
贷:银行存款4800000
(3)自20x2年5月起每个资产负债日(月末)计提折旧,同时分摊递延收益:
①计提折旧:
借:治理用度40000
贷:累计折旧40000
②分摊递延收益(月末):
借:递延收益17500
贷:营业外收进17500
(4)20x9年4月出售设备,同时转销递延收益余额:
①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960000
累计折旧3840000
贷:固定资产4800000
借:银行存款12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960000
营业外收进240000
②转销递延收益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