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增值权用度的计量方法及其会计处理(2)
2016-03-11 01:09
导读:(二)等待期用度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职工只有在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企业才能给予以现金结算的股票增值权,对于
(二)等待期用度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职工只有在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企业才能给予以现金结算的股票增值权,对于现金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企业应当在该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随着职工服务的提供,相应确认所取得的服务以及为支付所取得的服务而产生的负债,同时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进相关资产本钱或用度。
具体来说,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进相关资产本钱或用度,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具体计算时,企业应当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职工人数变动等后续信息作出最佳估计,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目,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本钱用度金额,减往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本钱用度金额,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计算的公式为:
本期确认用度=期末应付职工薪酬 本期支付-期初应付职工薪酬
其中:期末应付职工薪酬=累计应付职工薪酬-本期支付职工薪酬
编制会计分录时,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借记“治理用度”、“生产本钱”、“制造用度”、“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上述等待期间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股票增值权的公允价值和预计可行权股票增值权数目的确定是一个难点,对于授予的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股票增值权,应当采用期权定价模型等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预计可行权股票增值权的数目主要取决于可行权职工人数的确定,可行权职工人数的确定应在估计概率的基础上进行。需要留意的是,股票增值权的公允价值和预计可行权股票增值权数目的确定方法主观性都较强,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进行盈余治理的工具,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难以达到真实可靠。因此,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表露公司承担的、以股票增值权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表露负债中因以现金结算的股票增值权产生的累计负债金额和以现金结算的股票增值权而确认的用度总额。
(三)可行权日及之后用度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在可行权日,要继续确认所取得的服务以及为支付所取得的服务而产生的负债及用度,需要留意的是终极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目应当与实际可行权数目一致,并以此确定终极的用度和应付职工薪酬的总金额。具体按下列公式计算用度:
本期确认用度=期末应付职工薪酬 本期支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其中,期末应付职工薪酬=累计应付职工薪酬-本期支付职工薪酬 本期支付现金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一般情况下,在可行权日企业支付的现金是按股票增值权的内在价值即市场价与行权价之差计算的,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此该金额比股票增值权同期的公允价值要低,此差额也应反映出来并对用度总额进行调整。根据这一特点,可行权日用度的计算也可按公式:
本期确认用度=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总用度-已确认的用度 本期支付现金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编制行权的会计分录时,企业应当根据行权的职工人数和可行权后的每份股票增值权现金支出计算支出的现金总额,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可行权日之后,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本钱用度,但要将可行权日之后、负债结算日之前的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本期行权的那部分股票增值权支付现金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进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按公式计算:
本期确认用度=本期支付现金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编制可行权日后的会计分录时,若负债公允价值上升,则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若负债公允价值下跌,则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