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2)
2016-04-07 01:07
导读:作为会计核算的终极产品,会计信息也只是相关者决策所需的一种工具,凭证、账簿、报表等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终极着人们的决策
作为会计核算的终极产品,会计信息也只是相关者决策所需的一种工具,凭证、账簿、报表等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终极着人们的决策行为,执行这些决策的结果从微观上看,促进企业进步效率;从宏观上看讲,则使社会的资源得到了公道、有效的分配和使用。其中会计信息成了会计发挥引导各利益相关者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媒介。即提供信息是为了相关者的治理决策而非会计的根本目的。而决策是相关者在经济活动中,对于稀缺资源的各种备选用途作出公道选择的一个过程,是企业治理的中心,它尽不仅指“拍板定案”的一瞬间,而是包括确定要解决的题目、拟定备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主要步骤的一个完整过程。
(三)会计从一开始就是以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治理目的而产生的。从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治理活动,“是人们治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其职能…一是反映(观念),二是监视(控制);……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是治理经济的一个工具,它本身就具有治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治理的一种活动”(杨纪琬、阎达五,1980)。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都由财务会计报告,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出来,它是一种价值抽象。目的是总结过往、控制现在、规划未来。规划未来的目的是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而行动产生实践,将实践记录下来并加以总结,再与目标相比较,所得差异作为反馈信息往校正行动的偏差,使之与目标相一致。按照控制论的原理:当实际运行状态与目标偏离时,反馈得越及时,越轻易得到控制。因而需要将整个过程分为若干时段,定期取得监测数据,以便与目标相比较。即过往、现在和未来是从时间序列上所进行的人为划分,实际上它们同一在一个完整的控制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侧重于实际运行状态的记录和总结;治理会计中的猜测、决策和预算编制等是设定目标所必须的技术。记录、分类、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计算期间损益并非会计的根本目的,而是治理控制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必然要求,即观念总结是手段,过程控制才是根本目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对象的同一性:融合的客观基础
会计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人直接参加的、按照预定目标,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讲求效果的一种社会实践和治理活动,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传统的会计过多地注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资金等物资资本,以为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即注重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而忽略了主宰和决定这些因素的人及其行为。随着技术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会计主体熟悉和改造能力不断进步,会计客体被作用的范围及深度便不断得以扩展。如何核算、监视和控制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等已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治理的主要内容,也是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所共同面对的困难。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拓展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范围,使企业资源趋于多元化,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成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逾额经济利益的战略性资源。企业成为作业链、价值链、知识链和行为链的同一体,会计治理模式将从以财务资本为核心向以知识资本治理为核心转化。出于对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的追求,企业在利用会计对经济过程进行治理和控制的同时,必然要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以达到治理和控制的目的。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的对象已不仅包括物资或价值的运动过程,还应包括与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时刻相伴的、体现出资者、经营者、职工等各利益相关者经济关系的产权流。换句话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物资运动过程及“信息流”只是会计对象的外在表现形式,会计不仅影响和控制社会再生产的物资方面,它还要影响和控制处于社会再生产各阶段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进一步对再生产过程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