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3)
2016-04-07 01:07
导读:从总体上来说,治理与财务会计的对象应该是一致的,即是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财
从总体上来说,治理与财务会计的对象应该是一致的,即是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信息来人们的决策及其行为;治理会计则运用了一些特殊的和技术对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治理和控制。本质而言都是对企业的各资源要素的产权变动及其交易所进行的确认、计量、报告及规划、控制。只不过由于分工的不同,二者在“时”、“空”两方面各有侧重而已。财务会计的对象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主;治理会计则是利用相关信息对企业及其活动进行组织、控制和指导,它是对财务会计的客体“情况”进行的再加工。
三、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终极目标的一致性:融合的主要原因
会计目标是会计治理意欲达到的境地或实现的要求,它决定于会计的本质。受信息系统论等的影响,人们大多以为财务会计主要是向外部用户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通用信息,治理会计则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治理当局。事实上,不管财务会计与治理会计,或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他们均忽视了:(1)财务会计或财务报告的目标并不即是会计的目标。作为会计信息的输出载体,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的结果而非财务会计乃至会计的全部。而且财务报告也只是利益相关者决策所需信息的一种来源,相关者需要将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和从其他渠道得到的有用信息结合起来才能作出公道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2)治理会计是基于会计的和治理的需要,在原来主要为财务报告服务的本钱会计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脱胎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也正是在治理会计产生之后,会计治理的和方法才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知识经济,各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治理职员在决策过程中也需要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共同提供的信息。会计(财务会计)一方面要着重体现为各产权主体——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治理当局等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则应突出法人所有权的治理权能(治理会计),通过强化内部治理来维护各产权主体的收益权、分配权等财产权利。二者同一服务于现代企业治理的总体要求,共同实现“维护各利益相关者权益、进步效益”这一会计的终纵目标。
维护权益:在会计治理系统中,财务会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纯核算工作,确认、计量、报告会计事项的目的在于认定或确认产权关系,反映产权结构的变化,并将结果输出给各产权主体;会计监视的直接目的也是为了检查、验证企业法人与各利益相关者是否按照既定的制度或契约运行及界定好的产权结构是否遭到了破坏,产权主体的利益有无受到腐蚀。治理会计通过猜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等公道运用和配置企业的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各项资源要素,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各产权主体的亲身利益。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均运用了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反映和,二者皆是出于保护产权关系、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一根本目的。
进步效益:(1)经济效益。人类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穷性之间的矛盾客观上要求人们必须公道地分配和有效地使用资源。而对资源分配和使用加以反映和监视的有效且最佳形式就是会计。因此,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回宿在于加强企业内部治理,进步经济效益。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进步。为此,仅仅依靠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是无济于事的,还必须综合运用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诸如投资决策分析法、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预算治理等具体措施和方法。(2)社会效益。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公道、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同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只是复杂社会契约网络的结点,它不应仅仅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出发,而且还必须有效地利用和培养人力资源,并从空间上将四周的环境纳进到会计治理系统中往,最大限度地保持和进步其在所处社区的良好形象,衡量和揭示其活动对社会、环境等带来的影响。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步社会效益,维护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