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钱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
2016-05-21 01:00
导读:(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公道 目前,本钱会计课程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各异。就内容来看,或仅注重生产用度要素的回集与分配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公道
目前,本钱会计课程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各异。就内容来看,或仅注重生产用度要素的回集与分配方法以及产品计算方法,或将财务治理、治理会计的部分内容大量引进,或覆盖除制造业以外的多个行业,如此设置无疑使得本钱会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变得模糊。就难易程度控制来看,存在诸如辅助生产用度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示例中大量运用定额数据,以回避数据计算过程,如此处理往往给教材使用者以错误信息,以为实务中的本钱会计就是“一本定额走天下”。部分教材在数据位数保存和科目设置的细节上有失规范,其结果必然无助于本钱会计处理严谨性练习。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的失当
由于本钱会计学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计算量大、计算方法多样化,加之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留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不注重公式推导和其原理的分析,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也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例如,对于制造用度期末分配与结转这样的重点项目一言带过、不做深究,造成了学生对关键环节似是而非的处理,导致不能正确计算出完工产品本钱的后患;而对于辅助生产用度则采取就题讲题、要求学生记忆把握的处理方法,其结果往往给学生造成是学
数学而非会计课程的错觉。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
目前,本钱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由于本钱会计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靠性强,教师在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时,轻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本钱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使得受教者能够从现代CAI技术中收益的程度大打折扣。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基于PowerPoint制作本钱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存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无疑对于解决本钱会计授课困难,诸如:形象地呈现本钱会计中诸多方法的“套路”,直观地演示大量数据在账表间结转等毫无帮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相关辅助环节的形式化
本科阶段的人文基础素质教育结束后通常有认知实习的安排,其目的是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感性熟悉预备,方式主要是到企业实地参观。然而,由于对认知实习环节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学生到企业参观时往往是被动的“走马观花”,而本钱会计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关联密切,由于熟悉实习阶段的马虎应付,进进本钱会计学习后面对诸多的生产术语、流程转换只能凭空想象,使得核算方法的学习终极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再者,紧随课堂教学而进行的本钱会计试验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
(六)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
目前,本钱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三、本钱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项目组就如何使得高校本钱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达到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的教育要求开展了调研与讨论,其间形成了一个本钱会计课程教学新系统的设想,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如表1所示。以下将结合演示表对整理出的本钱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六项建议逐一加以阐述。
(一)对本钱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阅与明确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在于会计基本知识与各项技能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以中级会计职员为教育成果对社会输出。本钱会计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本钱法以及相关理论为主要方面,但基本上是对基础会计所学的会计原则、记账方法和会计循环等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也是对后续治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前期展垫,对于会计的专业思维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因此,本钱会计课程一开始就有必要通过宣讲讨论等形式使受教者明确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教学重点放在通过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操练来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从而达到专业思维、数据处理技能的默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