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本钱核算探讨(3)
2016-06-02 01:01
导读:(二)对本钱计算对象进行分类 高校教育本钱的计算对象是高校培养的各类学生。高校的学生类型多种多样,有不同的学历层次,而同一学历层次中又存在不同
(二)对本钱计算对象进行分类
高校教育本钱的计算对象是高校培养的各类学生。高校的学生类型多种多样,有不同的学历层次,而同一学历层次中又存在不同的专业,同一专业中又分不同的年级。为便于用度的回集和分配,可按学历层次、专业和年级分类。按学历层次可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四大类;按专业分是在按学历层次分类的基础上,再按学生专业划分;按年级分是指在以上两种分类的基础上,再以学生年级划分。
(三)确定本钱计算期
本钱计算期是指按本钱计算对象确定核算、报告教育本钱的周期。从正确核算本钱的要求看,以自然的业务运作周期为本钱核算的期间比较适当。高校的教育产品是学生,可把在校生视为“在产品”,把各级毕业生视为“产成品”,理论上应以各级毕业生的培养周期作为教育本钱的核算周期。这里所说的培养周期是从培养对象进校至毕业的时间。但一名学生的培养周期少则两年多则四五年,不便于及时提供相关的本钱信息,因此教育本钱计算期应按“年”划分。由于学校的教学是按学年组织的,学费的收取也是按学年收取的,这个“年”应该是学年比较合适。这固然与我国会计年度的要求不一致,但学校可以按月天生报表,1至12月的公历年度报表可以满足宏观治理的要求,按照当年8月到次年7月天生本钱报表,可真实反映高校办学耗费,满足本钱治理的需要。
六、教育本钱的计算方法
基于上述本钱核算思路,高校现行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均维持不变。高校可另行增设一套本钱核算辅助账套,并设计相应的本钱核算科目,业务登记与高校事业账套平行登记。本钱核算科目可按上述七项本钱项目设置主要的总账科目,同时增设“高校教育本钱”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教学本钱”、“ 业务辅助本钱”、“ 行政治理本钱”、“后勤服务本钱” 、“学生事务本钱”、“常规科研本钱”、“其他本钱”科目的转进数,贷方反映期末转出数。由于高校本钱中大量的是间接用度,直接用度相对较少,可以不分直接用度和间接用度设置明细账,直接用度直接计进,间接用度通过分配后计进。明细账可按本钱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内再按支出的经济内容设置专栏。根据复式记账原理,还应设置“现金”、“固定资产折旧”、“本钱相关收进”科目。“现金”科目核算的是广义的现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平时只登记减少数,期末才根据“本钱相关收进”登记增加数。“固定资产折旧”科目是在固定资产本钱分摊时使用的科目,业务发生时,根据本钱计算单,借记“××本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科目贷方余额是高校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是高校事业账套中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对高校加强固定资产治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钱相关收进”科目是在期末结转高校教育本钱时使用的科目,结转高校教育本钱时,贷记“高校教育本钱”,并按相同的金额,借记“本钱相关收进”,同时也按相同的金额,借记“现金”,贷记“本钱相关收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高校在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采用本钱计算单,在本钱计算单中分配相关用度,分配的标准可以有多种选择,如可以根据课时比例、学分比例、职员的工资比例、实际学生人数比例、标准学生人数(按约当系数折算后的学生人数)比例等标准进行分配,约当系数可参考教育主管部分规定的标准学生折合系数。分配的方法可以采用实际分配率法,也可以采用计划分配率法,前者是根据本期实际发生的应分配额和实际计算的分配标准总量计算的实际分配率,后者是根据本期的计划分配率对本期实际发生的应分配额进行分配的方法,其中计划分配率根据历史经验来确定。采用哪一种方法,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性和可操纵性原则确定。本钱计算单除了应具备本钱计算的相关内容外,一般情况下还要有对应的业务在支出发生时登记在高校事业账套中的记账凭证的编号,便于查找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