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会计准则的制度经济学分析(3)
2016-06-16 01:03
导读:(五)所有者权益概念作了相应调整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者权益概念作了相应调整。明确提出了“利得”和“损失”概念。企业一定时期的利得和损失应该
(五)所有者权益概念作了相应调整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者权益概念作了相应调整。明确提出了“利得”和“损失”概念。企业一定时期的利得和损失应该清楚地划分为“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前者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或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进或流出,会直接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而后者是应该首先直接计进当期损益的,将构成当期利润的一部分,即“利润=收进-用度 利得-损失”。当然,无论哪种利得和损失,终极都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
(六)财务报表列报也作出了较大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财务报表列报也作出了较大的改变,由原来的三大财务报表变为四大财务报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一步体现主体权益思想为主导的会计理论基础。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新准则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中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资产类项目。同时在负债项目中增加了预计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专项应付款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负债类项目。同时新建了结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和被套期工具五个共同性账户,前两项共同性账户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
在权益方面新准则体系作出的重大变化是,增加了“库存股”项目,同时将少数股东权益作为净资产列示。
(七)会计计量属性概念
新会计准则体系第一次出现会计计量属性概念,这在过往是一个会计研究的纯学术题目,但新会计准则积极趋同于国际会计惯例,大胆引进了这个全新概念,可以说是对我国会计实务的一个重大创新和挑战。新会计准则体系要求对于大多数经济业务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本钱计量,如确有必要采用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可以说这是我国会计计量制度的重大变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现代(新)会计准则的制度经济分析
(一)现代会计准则公道性在于它能够降低信息本钱,增加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进步,2002年、2003年就已经分别达到了72.8%和73.8%。企业改革的继续推进,使我国的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更加清楚,治理更加科学。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我国的金融机构已基本上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步伐,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大幅度减少。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已经融进全球化经济中,成为全球化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这些变化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要求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高度的可比性。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不仅只限于有一个地方活动,它的活动范围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地。我国之前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较小,固然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中是公道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它的不适应性日益显露出来。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进进外国的资本市场,而要得到外国投资者青睐,就必须提供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假如继续执行老的会计准则,即使通过转换可以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合乎他们要求的会计信息,但转换的本钱是高昂的。信息本钱的高昂使得改变契约安排(会计准则)产生了增加利润的可能性。因此这一时期的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它的公道性在于它能够降低信息本钱,增加整个社会的利益。值得留意的是,之前实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被废除了,被包含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这是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进进市场的速度和对外开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的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民间资本和外资也答应进进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化,使得投资者要求金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相比更加具有可比性。毫无疑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被包含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之中,降低了信息本钱,因此是合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