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2016-07-04 01:04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危害 对策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危害 对策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顽症,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强化会计核算与监视两大职能,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恶意造假者和直接责任人从重办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进步。在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治黄财务工作的实际,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熟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条件。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使会计主体不能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走向科学化治理。   (二)会计体制不健全  会计治理体制存在弊端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会计职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须按企业领导的意志进行会计核算,做假帐,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实际经济状况。  (三)监视体系不健全  监视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在很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从会计监视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错误的思想熟悉造成会计核算失真等题目日益严重。审计监视由于面广任务重,加之职员知识老化等题目,因而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未能很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 惩办措施不到位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我国为规范会计核算,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有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职员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部分执法机构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然处理”,从而减弱了法律的效力。   (五)会计职员素质及职业判定  会计职员本身素质、职业判定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职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练习。另一方面,会计职员的治理日常化程度低。日常考核和继续学习、知识更新成为薄弱环节,使会计职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大打折扣。主管部分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职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职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视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六)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单位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职员配备不公道,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制度,会计监视机制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