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探讨(2)
2016-07-05 01:09
导读:二、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加强建立适合医院业务特点和治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加强建立适合医院业务特点和治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医院的经济活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进步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
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十分必要。健全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环境、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财产物资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指标控制、具体业务流程控制及监视评价机制等方面。
2.正确把握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确保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包括财务风险治理制度、财务监视制度、财务预警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预算制度、筹资决策制度、投资决策制度、资产治理制度、本钱控制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处于最底层的是各种财务决策制度(即筹资决策制度、投资决策制度、资产治理制度、本钱控制制度、收益分配制度),财务监视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营的保证。为保证对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有效控制,医院应坚持业务控制与业务循环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对具体业务的控制,也要有针对业务循环及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3.强化制度建设,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预算控制意识。预算控制不是简单的对预算编制的控制,而是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及考核等环节的治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制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并且运用一系列财务综合分析指标进行考核,切实管好、用好国有资产,进步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其次,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意识。目前,很多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张,工作重点放在就诊患者的人数的增加、医院建设和设备的投进上,对盲目扩张、大量贷款的风险没有充分的熟悉。医院的建设资金大部分依靠贷款,而医院属于非盈利性的公益性单位,目前财政投进较少的情况下,经济效益较好时,也许有支付利息的能力,一旦国家收费政策的调整等变化而影响效益的情况发生时,将如何偿还债务是医院需要思考的题目。这种普遍存在的盲目决策行为忽视了内部风险治理,缺乏对举债融资及还贷能力的科学性、公道性、可行性的论证。因此,医院应将风险意识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规范,设立职员及公用经费支出、设备购置、基建项目招投标等风险控制点,并相应采取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及风险报告等措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建立内部控制建设的监视与评价制度,强化监视检查
在监视主体上,进一步加强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察等部分的配合,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协查制度,对医院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公道性、正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医院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在监视时序上,应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视,实行“关口前移”。在监视对象上,加大对重点部分、重点岗位、重点职员和薄弱环节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率及力度。在监视内容上,由表面监视向深层次题目督查方向转变,把稽核职能定位于高层次的职能监视,重点放在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和对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稽核三个方面,实现由查到防的转变。同时,针对部分自我约束不力,内控意识不强的现状,要强化监管职责,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标准,加强监视和检查,促进医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 三、体会
1.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在制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中,一是在现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卫生行政主管等部分应承担起建立标准、示范指导的服务职能,颁布医院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标准,作为医院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依据;各医院以同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导,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治理需要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并制定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二是在内部控制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上,可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策略,以会计控制为核心,逐步健全多目标、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是在医院实际操纵过程中,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对于会计核算混乱、治理基础工作薄弱的医院,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医院会计的基本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治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在此基础上,逐步按效益性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牵制、班组核算、责任中心治理、预算治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医院则可以构建内部控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