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本钱会计的理论结构(2)
2016-07-25 01:04
导读:(五)公正分配。用度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本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主要是指间接用度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所分配
(五)公正分配。用度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本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主要是指间接用度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所分配用度的高低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保持分配方法的公道性。当然,公正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既是主观假设,也是本钱会计陈报信息的一项基本条件。
三、本钱的对象
本钱会计是以用度为对象,对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分类、计量和分配,为本钱猜测、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客观依据的一门分支会计。从本质上看,同一般会计对象一样,本钱会计对象仍在于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所不同的只是限于资金耗费方面的资金运动,并且具有既侧重于单位整体的资金运动,更侧重于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就性质上来说,本钱会计是公道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内部的本钱治理,提供决策制订和业绩评价所需信息。为此,“用度”这一本钱会计对象可以细化为营运本钱、期间用度、损益、现金流量等具体要素。
四、本钱会计原则
本钱会计原则是规范本钱会计行为的指南,是本钱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质量本钱信息。本钱会计在坚持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的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的内涵。
(一)正当性原则。它是指本钱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本钱开支范围,从而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可靠。同时,也不能人为地混淆本钱和期间用度、不同本钱对象、不同期间本钱等的划分界限,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二)受益性原则。本钱用度的分配应按本钱驱动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则进行选择,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思想。在具体选择分配方法时,按照受益性原则的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对各分配对象所分配的用度成正比例关系,受益多的多负担,受益少的少负担,从而体现分配用度的公平性和公道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目标性原则。企业进行本钱治理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期看发生的本钱支出能够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即实现本钱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本钱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及时地为本钱治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决策需要。
(四)可理解性原则。既然本钱会计的现实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本钱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个质量特征。所谓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充分表露,又要避免提供过分琐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领。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来说,应当在保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条件下,力求使本钱会计信息通俗易懂,便于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看得懂的信息资源。
(五)实际本钱原则。企业或其他组织所采用的本钱计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可能采用定额法、标准本钱法、计划本钱法等,但为了正确地计算当期的盈利水平,需要在核算期期末时,将其调整为实际本钱。但从本钱计算的和状况日益复杂性来看,实际本钱计算只是本钱计算的基础、核心和主体,而不是全部。
(六)本钱效益性原则。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即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其效益大于本钱时才是可行的,本钱会计信息也是如此。从治理者的角度,提供的本钱信息越丰富,越有利于进行本钱治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表露本钱的制约,需要信息使用者和会计职员之间有密切的协作。当然,在现有的计量与技术条件下,要正确计算表露的本钱与效益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人们在设计本钱会计制度、确定本钱信息表露详略程度、表露方式和表露频率时,仍需要对本钱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定。
本钱会计目标属于本钱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构成其理论基石;本钱会计假设规定了本钱会计运行的条件和制约条件;本钱会计对象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体现了本钱会计目标的具体要求;本钱会计原则作为本钱会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实务处理的具体规范,是保证本钱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