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如何适应WTO的需要(2)
2016-08-01 01:01
导读:三、我国会计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适应市场需要,确定会计教育的目标 确定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
三、我国会计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适应市场需要,确定会计教育的目标
确定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混乱,包括通才、专才、通才+专才、注册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专业人才等不同目标。笔者以为,政府和各院校在制定会计教育政策时,既要考虑会计教育发展的战略原则和导向,也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各院校在制定会计教育目标时,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考虑市场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特色、专长的会计人才。作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假如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没有市场,就如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销路一样,因此,今后的会计教育应当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实行会计教育的产业化。
(二)根据会计教育的目标,采取不同的会计教育
教育应当因材施教,会计教育也应当根据会计教育的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培养会计专科生和培养硕士生的方法应当有所区别。固然会计教育中有些共同的教育方法,但结合具体的培养目标还是应当有独特的培养方式。
(三)加强会计师资气力的培养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固然总体上学生对会计教师的素质基本是认可的,但是仍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以为教师的素质是一般或不满足。面对教育目标的多样化,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因此,加强对会计教师的培养,进步会计教师的素质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教师的培养不仅包括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而且包括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进步了会计教师的水平,才能进步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大学排名 (四)适当打破学科界限,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选修课程,以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
未来的会计职员要求职业判定能力不拘泥于会计思维。就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而言,财务治理正在发生这样一种变革:财务总监(CFO)将其关注的焦点由交易的过程和控制,转向提供决策和更深进地参与全球战略。这样就要求会计职员知识面广,思维灵敏,反应迅速,决策果断。会计教育改革需要新观念,也需要时间和资源。在时间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强与其他专业、学科、院校之间的合作,做到上风互补、资源共享,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五)建立扩招后的退出机制,做到宽进严出、优越劣汰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灵活的退出机制,是与会计的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也是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而产生的。它不仅可以适当地保证扩招后的会计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使有限的会计教育资源在比较公平的情况下利用,以发挥最大的效益。
(六)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共同培养会计人才
加强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是会计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的会计教育体制是以高校为中心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封闭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为教育而教育的模式。加强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包括两方面的:一是学校教师应主动深进,联系实际;二是企业应提供一个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机会,使学生有一个实习的基地。通过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可以使会计教育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对于会计教育的具有如下作用:
1.通过与实务界的联系,可以了解会计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便于院校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使学生及时弥补不足之处,补充相关知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通过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可以使会计的理论教育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目前的会计教育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是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无用武之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缺乏必要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