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与会计披露

2016-08-04 01:08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试论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与会计披露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何谓风险,牛津大字典释义为“遭到损伤、不利或毁坏的机会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在财务报表中增加风险披露的专项财务报表的编制有公开的要求和约束(如会计准则的约束,审计部门的认可),因此,要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经营风险,必须对风险加以筛选。条件是:

  1.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该是近期的、可预见的。

  2.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要合理估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风险可称之为或有损失(或有负债)。

  按IAS第10号准则及国际会计惯例,许多国家将本文前述“自留”对策项下的(1)至(7)经营风险作为或有损失分成两部分在财务报表中加以披露:

  1.计入当期损益。在我国,企业对客户退货的损失及产品质量保证索赔费用均采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列当期损益,对即将发生但未真正发生的则不予考虑。这样处理,容易造成高估当期净收益,也忽视了谨慎原则与配比原则的要求。笔者认为,一俟条件成熟,应在行业会计制度中拟定退货备抵与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的规定。

  2.在资产负债表上加以说明。一是在报表的附注中加文字说明;二是作为或有负债列示在流动负债一栏内,但不计入负债总数。

  如公司成为尚未了结索赔诉讼案的被告时,公司就有或有负债存在,但在量上还难以确认。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作文字说明:一种是对诉讼作适当的披露,但不揭示所需解决的金额;另一种是说明原告的要求,同时说明被告的态度。

  在我国已公布的会计准则与新会计制度中,尚无揭露或有负债和或有损失的规定,只是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要求说明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金额。这从国际会计的惯例来看是难以满足投资者和利益有关各方的要求的。所以,建议应按国际会计准则,在报表的附注中增加或有损失与或有负债的专项说明,其揭示的范围可拟定在提供融资担保、经营业务担保、诉讼案情、全资子公司的债务纠纷等方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在内部报表中增加风险披露类专项报表

  有些经营风险(如前述自留对策项下(8)中的投资风险等)因不符合财务会计准则无法在对外的财务报表中加以揭示,但从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则应予反映,那么,可通过企业的内部报表专项披露。凡不能通过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风险,一般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较难确定,风险发生的时限不明确,或损失难以合理估计,比如长期投资风险、营销拓展风险等。反映这些风险,首先要将风险概念数量化──即合理地估计损失。常用的是统计方法,如损失机会率 (probability loss)、期望绝对偏差(expected absolute devication)、变异数(variance)等。管理科学理论把风险界定为不同回报的离散程度,并开发各种分析模式以评估经营风险;财务学理论常用会计比率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用现金流量法来揭示财务风险;经济学理论与行为科学者又从效用理论出发,开发出一套反映决策者对风险偏好程度的方法。管理会计本身兼容了行为科学、统计学、决策学、财务学等,所以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去编制风险分析报告应坚持管理会计的内涵,多层面地披露风险。为此,建议:

  1.在项目决策报告中应有风险分析专项报告,同时,一个项目不能只用一种分析方法。如在长期投资决策报告中,应从管理会计的现金流量分析的角度,从决策学中的期望与其机率的偏差程度,从行为科学中投资者、决策者各自偏好的角度,多层面地揭示风险。

  2.在企业用于内部控制的内部报表中应有风险分析专栏,以减少内部失控之虑。如在企业实行全面预算控制的过程中,销售预算是龙头,资金预算是核心,这些预算报告都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使预算报告具有较强的可控制性。若是满打满算,缺乏对风险的足够估计,一遇意外,预算体系就失去了控制的作用。

 

    上一篇:电算化下企业会计档案治理题目、成因及对策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