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模式创新(3)

2016-10-04 01:03
导读:多校区制下的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模式应建立一个同一领导、回口治理、分级负责、治理结合的固定资产治理体制,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对口治理,并按照本金

  
  多校区制下的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模式应建立一个同一领导、回口治理、分级负责、治理结合的固定资产治理体制,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对口治理,并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治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头治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题目,从而实现校内资源有效整合。
  (二)创新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保障高校固定资产安全、进步固定资产治理水平的必要保证。多校区高校在建立固定资产治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需要。根据高校特殊的人事环境和事业规范,其内控制度应主要考虑以下要求:
  要考虑取得与验收控制的要求。要求固定资产治理部分和使用单位必须加强与财务部分的沟通,在账户的设置上必须保持一致。财务部分设置总账和二级分类明细账,固定资产治理部分除了设置与财务对应的总账和明细账外,还应按使用部分设置分类分户明细账。实际操纵时,要及时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一式四份,两份保存财务处,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依据;一份留给固定资产治理部分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依据;一份留给使用单位,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条码的依据,为对账工作打好基础。
  要考虑日常保管控制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应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对账工作,这是固定资产治理的关键环节,很多多校区高校的固定资产治理题目就出在这里。考虑到固定资产数目大、种类多的特点,可采用循环对账的方法,每月核对几个部分,但必须保证每个部分每年至少有一次对账的机率,以确保账账相符。第二是要保持对账的成果。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未达账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对账成果。在具体处理时可采用编制固定资产余额调节表的方式进行(如表1所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要考虑报废、毁损与处置控制的要求。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处置是各类高校固定资产完成其使命的最后终结,也是高校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有必要组建固定资产处置小组,负责对全校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处置把关。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治理规定,国有资产的处置需经主管部分审核,报同级财政部分审批后再予以处置。
  (三)治理手段创新
  财务设备处既是多校区物流把关和循环过程的关键点,又是固定资产治理的支撑点。为了加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的控制和治理,大幅度进步学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来实现固定资产的等级网络化的治理。
  根据多校区制的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模式,本文建立了网络办公一体化校园网系统。该系统实行二级治理模式,财务设备处为第一级,该处负责人具有超级用户权限,能够查看、修改、统计所有二级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信息;各校区和系部(各个使用单位)为第二级,负责人具有局部权限,仅能够查看、修改、统计本级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信息。各级之间可采用即时消息通讯技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值得留意的是所有的数据报表的存储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模式,数据具有通用性和安全保密性。
  通过网络化的治理,实现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公道配置,同时借助网络上风,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校区和部分之间的实时治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实现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治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以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变静态治理为动态治理,这也是当前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治理的发展趋势。
  总之,强化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是一项贯串学校上下的系统工程。只有领导重视,上下一致,不断地追求对固定资产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只有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化、精细化治理,重视对后勤社会化后的固定资产治理;只有不断地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治理手段治理和使用固定资产,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公道配置和有效利用,更好地长期为高校发展服务,这也是进步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水平、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职工养老与养老递延负债及人力资源本钱题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