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模式创新

2016-10-04 01:03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模式创新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当前,一校多区已成为全国高校的主要办学模式,高校所
内容摘要:当前,一校多区已成为全国高校的主要办学模式,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规模构成也日益复杂。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对高校固定资产安全有效的治理,是高校治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多校区固定资产治理现状及成因,提出从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内控制度)、治理手段创新三个方面进手,构建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新模式,以确保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 固定资产 治理 模式 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题目。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校通过增设新校区或多所高校合并办学,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式。由于多校区办学模式快速发展,高校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规模构成日益复杂,治理难度逐渐增大。在新形势下,应加深对多校区固定资产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题目的熟悉与理解,进行固定资产治理模式创新,进步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水平。
  
  高校多校区固定资产治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治理主体的缺位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的影响,高校对国家投资办学的依靠性强,习惯了“伸手要”,形成了高校对固定资产重投进、轻治理的惯性思维,只注重预算安排,不重视实物治理,基本上不关注固定资产使用的长期性和综合效益。高校的上层治理者大部分是学者出身,只片面夸大非经营性资产服务于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忽视了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建(除房屋外)基本是以二级单位为主,特别是直接用于教学、科研、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形成了“谁购置、谁拥有、谁使用”的局面。从而,高校的固定资产名义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治理权分散在各二级单位,使用权回固定资产的占用单位或个人所有。在这种治理体制下,由于资产治理与资产使用部分间的责任不明确,导致治理主体缺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治理效率低下,甚至有些仪器设备成为小集体或个人创收的工具。“一校多区”型的办学模式使高校固定资产治理主体多元化,加剧了固定资产治理主体的缺位程度。由于多区治理,各校区之间缺乏密切配合,固定资产在使用治理上职责不明确,从而发生职能部分相互推诿的现象,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未能有效整合固定资产
  高校固定资产治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整合、协调、监视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合并后的多校区高校固然在行政上实现了合一,但在固定资产治理上并未进行有效整合和同一治理,形成了行政活动和固定资产治理的“两张皮”。同时,多校区高校一般未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治理机构,很多分校区都还沿用原校区的治理制度,形成治理主体多元化的体制。由于分块治理、各自为“政”,各校区之间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多校区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治理在交叉口处形成真空。由于学校对各分校区固定资产的治理缺乏有效的协调、监视和控制,结果造成资源配置不当、重复投资、浪费严重的现象。例如,在扩展校区时,未及时对分校区现有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合并,账务上也没有做及时的处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账物不符”和“账账不符”,使分校区相当数目的资产游离于账外。
  (三)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
  据笔者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治理基本都实现了微机化治理,但大多只停留在登记造册、价值数目增减的水平上。特别是合并后的多校区高校,各分校区大多都还沿用原来的治理模式,治理手段依旧停留在账面登记和增减进出的流水账的监管资产上,固定资产的数据具有陈旧和静止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由于多校区高校财务治理制度不完善,个别分校区受经济利益驱动,利用高校合并后监管乏力、治理滞后的空间和时间差,盲目投资,争相申请购买高档仪器设备,造成相同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造成极大浪费。由于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个分校区对闲置资产的使用方向监管不到位,部分教学、科研设备形同职能部分的私有财产,甚至局限于个人专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还有可能滋生***现象。
上一篇:职工养老与养老递延负债及人力资源本钱题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