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进步会计准则执行力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
2016-10-30 01:06
导读:2.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指企业治理当局为实现治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措施。假如说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实现
2.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指企业治理当局为实现治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措施。假如说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那么,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帮助经营者实现对生产经营治理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中担任着内部治理监控的重要角色,它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平台,有助于进步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又是紧密联系的,一起构成了会计准则在企业运行的内部基础环境,从而也成为会计准则在企业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石。规范、系统、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了会计准则的执行水平和监控力度,从源头上减少甚至避免了会计准则“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加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严格执行过程和会计准则的信息生产过程。 三、会计职员素质
会计职员素质主要是指会计职员的数目、素质、知识结构以及工作积极性等题目。它一般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治理素质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职员要爱岗敬业、熟悉法规;要依法办事、客观公正;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治理情况,运用把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治理、进步经济效益服务,同时还应当守旧本单位的贸易秘密。较高的政治素质包括认真自觉遵守国家法令、法规;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廉洁奉公等。较好的业务技术素质要求会计职员做到善于涉猎各类学科,不断进步自身的阅历;要善于研究市场变化规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治理方法;善于总结会计实践经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有创新才能。较强的组织治理素质包括要有面向未来的猜测能力,牢牢把握会计工作主动权;要有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对各项经济业务真实、正确、完整、及时地进行会计核算,客观、公正地办理会计事务,参与单位经营决策,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要有协调组织能力,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优化会计工作环境,使各方面都能保持***协调的工作状态。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因此,会计职员素质高则会计准则就会得到正确、有效的执行。相反,假如没有一支很好把握会计准则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再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外部会计监管
外部会计监管主要是指通过政府部分如财政部分、证券监视治理部分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公众媒体等社会机构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视治理,达到进步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企业对会计准则的正确运用和遵循的目的。政府部分由于其权威性、独立性强,具有足够的强制力,实施监管权力较易于为社会公众和被监管单位接受,从而是会计准则得以正确执行的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加强政府部分的监管能力也就进步了会计准则的执行能力。注册会计师等中介组织则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上风,能迅速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题目,即能及时和有效地查明企业是否正确执行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制度,因此发挥好注册会计师等组织的监管职能有利于督促企业对会计准则的正确执行。另外,媒体或社会***监管也可以在外部会计监管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会计准则的正确执行起到了很好的监视作用。此外,企业所有者、债权人、雇员、供给商和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应是外部会计监管的组成部分。显然,外部会计监管得力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得以有效执行并能真正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准则固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和贯彻执行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土壤”,否则,只能是“水土不服”、形同虚设。因此,要保证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就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先进的会计准则相适应的内、外部环境,必须具备会计准则能够得到不折不扣执行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