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2)
2016-12-05 01:00
导读: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同样也担负着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重要任务。因而,笔者以为,在现阶段我
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同样也担负着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重要任务。因而,笔者以为,在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应定位于既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同时又满足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需要,两者并重。会计目标的两个方面,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需要,可简化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二、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目标的挑战
会计目标的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实现会计目标的关键题目是从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进手,对现有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内容加以扩展,使两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好的满足。
首先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并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它们的差异表现在:
l、核算对象的差异。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的整体。
2.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差异。(1)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固然相同,但对于资产的分类却是不同的。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活动性,将资产分为活动资产和非活动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夸大资产的形态,把资产区分为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分类。因而,会计核算中把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2)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两者表面看来虽具有相似性,但实质内容却有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核算立足于投资者,因此,会计意义上的负债是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企业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同一规定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分的负债是其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包括了会计上的负债和所有者投进资本,企业部分独自拥有的净资产才是权益。因此,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所有者权益,而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负债。(3)国民经济核算中总产出确认的标准不同于会计时收进的确认标准。会计是按销售发生来确定收进的,而总产出是按照生产来作为记录时间的标准。(4)用度和中间消耗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而会计核算中的用度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和生产销售过程形成的营业税金及附加。(5)利润与增加值之间同样存在差异。一方面.活劳动的用度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的扣除项,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进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是以生产为基础,是当期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价值。(6)会计核算夸大资金量核算,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更加注重经济过程中的实物流量,经常通过对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分解,以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来观察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核算原则上的差异。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在某些核算原则上是一致的,如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但有些原则是不同核算必须明确的,有些原则是某种核算所特有的。其差异具体表现在:(1)记帐基础。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但由于对收进有不同的确认标准,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会计核算主要在销售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2)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夸大配比原则。会计为正确核算当期盈亏、夸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进和用度要进行正确配比,但这种配比是在历史本钱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注重内容配比,不注重收进与用度中内含价格的一致性。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保证正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终极成果,要求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须和总产出保持一致,同时中间消耗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当期市场价格估算,与会计核算相比,其配比原则更夸大经济意义上的配比。(3)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同一计量单位的核算,但为了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会计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下通常采用历史本钱作为计价基础;而国民经济核算则以各种经济交易当期的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的情况下,就根据支出确当期本钱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进行估算,这样可使核算资料更接近实际情况。(4)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会计核算中公道预计可能发生的用度和损失,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人,这是为了保证向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而国民经济核算无需体现谨慎原则,在收支的确认上,只对已发生的收进、用度、损失加以确认,而对可能发生的收进、用度和损失不予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