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成因分析(2)
2017-08-09 02:34
导读:(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多样,缺乏可比性。我国企业目前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1)包含在年度报告中(36%);(2)内部工作会议记录(36%);(3)单独
(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多样,缺乏可比性。我国企业目前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1)包含在年度报告中(36%);(2)内部工作会议记录(36%);(3)单独报告(14%);(4)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9%);(5)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5%)。各个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不一样,也没有一种占绝对优势的披露方式,使得不同企业之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成因分析
导致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利益关系人对环境信息需求的不足,也有理论研究的不足,还有外部法律监管的不足。
1.利益关系人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不足。在环境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过程中,其质量高低取决于需求的强弱。当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力量很弱时 ,环境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不能从信息的供给中得到直接经济利益 ,甚至不能补偿信息披露的成本 ,会计主体缺乏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力 ,环境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生成环境会计信息的各种规则、机制难以健全 ,环境会计无法进行发展与创新。只有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很强烈时 ,这一切问题才将迎刃而解。需求的强弱取决于利益关系人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是否充分。
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政府、股民、债权人、公众和媒体、民间环保组织等。其中各级政府作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其实际的需求量远远小于政府在环境问题方面应当掌握的环境信息需求量,这造成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信息披露比重较小的局面。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通常采取干预手段,而在我国由于一些政策失误,缺乏科学性的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存在,使得政府干预收效不大,也进一步制约了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企业造成的污染其危害性有的不能直接或短时间内显示出来,这使得作为政府环境政策重要执行的机构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度不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股东对于环境会计的需求也会对企业内部经营者造成压力,以促进其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在我国一方面大股东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仅仅停留在确保公司的经济活动不违反当前法律法规层面,不愿意自觉增大环保成本而减少剩余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中小股东缺乏关注环境会计信息的动力。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中小股东大多是投机者,其投机性使得他们重点关注是可能导致股价波动的内幕消息,而缺乏对环境信息的关注。即使个别中小股东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热情,要求管理当局提供环境会计信息,也会因为其势单力薄而难以有所作为。
债权人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其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程度也会影响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而我国金融机构在给企业发放贷款前所进行的信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经营者素质、经济实力(包括净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企业资金结构)、企业经营效益(包括销售应收账款比率、存货周转率、净利润率、产权利润率)、企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均与贷款能否按期归还有关,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并不在金融机构的重点考察之列。金融机构考察贷款对象重点强调的是经济效益而非环境效益。当债权人是众多持有企业债券的中小投资者时,由于力量有限,与中小股东的情况类似,也缺乏关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动力。因此债权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不充分的。
公众和媒体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进而促进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经济行为都带有趋利性,当他们发现关注环境问题,增加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不能为自己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时,多数人会缺乏关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动机。媒体参与污染监督是一项极为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由于舆论监督的影响范围通常都比较大,因此媒体在推动我国环境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媒体的作用与公众的环境意识成正比。当公众的环境意识越高时,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才越大。但当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还不强,媒体所起的作用也就极其有限,对企业环境问题的曝光如果不能增加传媒载体的发行量或收视率,媒体将会失去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需求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