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后果与会计准则变迁(3)
2017-08-11 01:07
导读:在准则变迁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求要有初级行动集团,也必须要有次级行动集团。尽管只有初级行动集团,会计准则的变迁也能完成,但是这样的变迁过
在准则变迁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求要有初级行动集团,也必须要有次级行动集团。尽管只有初级行动集团,会计准则的变迁也能完成,但是这样的变迁过程不是最优的,变迁的效率也不高。
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从世界各国情况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一般存在三种模式:一是政府集中制,如法国;二是民间自主制,如英国、加拿大;三是民间制定与政府监管的混合制,如美国、德国。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财政部会计司,是典型的政府集中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我们不能不审视我国的政府主导型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从公共选择的角度看,政府与独立的经济个体一样有着自身的利益,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将会计准则的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而政府是准则制定中最强势的主体,使得准则制定博弈成为一个实力无法比较的博弈。这样失衡的权利分配导致准则的偏执,进而影响到准则能否被有效执行。考虑到准则制定的公平性,这种模式在我国并不是最合理的。鉴于我国弱小的会计职业界无法担当起民间制定准则的重任,笔者认为,相对于前两种模式,我国采用民间制定与政府监管的混合制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出发点是民主制定规则,民间机构更了解实务,其提出的意见使准则更符合实际,可行性强。而政府具有“暴力比较优势”,能有效地辅助准则的制定,监督其实施。采用这一模式至少可保证双方都有参与博弈的机会。
2、变迁方式的选择
我国的会计准则的结构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互助、互补的关系。 [⑥]基本准则在我们国家主要是作为概念框架的用途,其制定必须是在政府的强制下执行。而具体准则必须把两种变迁方式相结合,特别是让绝大多数的相关利益者都积极地参与到准则制定过程中来,由
大学排名 此产生的经济后果也是经过充分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