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探讨

2017-08-11 04:57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探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知识的
一、引言
随着知识的到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不断地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不仅仅是高企业,传统企业也是积极参与其中。韩国公司为进一步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2004年用于无形资产研发上的投资费用从2003年的1.21万亿韩元增加到1.56万亿韩元(相当于5.2%销售额);新惠普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亦超过60亿美元;联想企业为了占有核心技术,其研发费用到2010年将达到18亿美元;美国杜邦公司2000年的研发支出达到了17.76亿美元……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中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其用于无形资产研发的支出占企业总支出的比例是越来越高。介于这一趋势,各国的准则也对研发费用的处理做出了更加缜密的规定。
二、几个国家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主要规定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02号中规定:企业当期发生的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开发活动结束后无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资产。但是,对于内部自创机软件的开发费用处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86号指出: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发生的属于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当时计入损益,直到所开发的产品建立了技术可行性为止。
2、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规定:为评价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标准,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该准则同时指出,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这个阶段的支出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在无形资产的开发阶段,则可能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即对某些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
3、英国的会计处理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类似,即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予以费用化,开发阶段发生的之处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为基础进行确认;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三、对各国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评析
首先,从各国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规定来看,基本上都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将无形资产购建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在发生当期进行费用化处理。而国际会计准则还更严格的规定了将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这种费用确认一方面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准确的确认已发生的无形资产购建费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进行无形资产核算的操作难度,进而该处理方法是否能够真正适用,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其次,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的研发活动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按照现有规定在研发阶段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这将使得企业当期的会计利润大幅度下降,同时也不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而如果该项无形资产开发成功,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却只能计入以后各受益会计期间。这样使企业以后各受益会计期间仅仅核算了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而完全不再考虑该项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而是仅仅考虑数额较小的无形资产减值费用。这样,似的企业的实际会计利润出现大幅波动。
更重要的是,将大量的研发费用直接计入企业发生当期的损益,其势必将导致企业陷入一种无法摆脱困境当中:一方面,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加大诸如新生产方法,新技能等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支出;而增大研发费用按照现行规定的会计处理势必导致企业当期会计利润的大幅下降,从而可能向资本市场传递一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出现恶化倾向的错误信息,而进一步企业的股价,因此,由于无形资产研发费用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并不能在短期内体现出来,可能使企业在考虑是否加大新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研发活动时裹足不前,这势必不利于企业研发新技术,从而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在规定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处理时,无疑都倾向了可靠性。如我国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购建该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而将金额相对较大的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计入当期费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舍大取小,根本无法公允反映该项无形资产的成本价值,更不用说其市场价值。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追溯资本化法,即在和开发项目被证明能生产出实际的产品或能够提供相关服务之前,将研发该无形资产项目发生的支出确认为费用,而在得到证明之后,将这些支出资本化,作为资产加以确认。(葛家澍,杜兴强 ,2004)
上一篇: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