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新思考:“五星模型”的应用(3)
2017-08-17 06:07
导读:2.机构。组织机构设计体现了权力分配的原则和具体执行情况。组织机构要最大限度的囊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并确定他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为权力让渡准
2.机构。组织机构设计体现了权力分配的原则和具体执行情况。组织机构要最大限度的囊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并确定他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为权力让渡准备成员基础。在这个新的模型中,每个参与制定的利益集团将会按照各自利益与准则导向的相关程度以及他们在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占据的地位来分配权重,而且,这个权重也应该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新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总体设想是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评审交由两个部门完成。会计准则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准则的草案由制定部门完成,之后交由评审部门修改、审核、通过并颁布。
专家委员会将成为新模式下的准则制定部门。它始终独立制定准则,在制定过程中不受其他利益集团的。专家委员会由4个小组组成:(1)核心专家组。具有学术联盟的性质,从层面解决统一规范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完成核心准则的起草和制定工作。(2)紧急问题处理小组。随时处理会计准则执行时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在准则中没有预见到或者未做出明确解释的问题,并且通过颁布准则解释的形式来指导会计准则与实务的结合。(3)顾问组。主要是与核心专家组讨论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和战略性问题,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有一定影响。这一机构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核心专家组的监督,避免“专家专制”。(4)常务工作组。负责与专家委员会有关的一切日常事务,保证该委员会的正常运作和良性。
为了保证专家委员会的独立,我们希望它首先在财务来源上尽量独立。一种可行的方式是独立的“基金模式”,即通过一定的基金来维持运作,而不是各方利益相关者来供给资金。财务上的完全隔离可保证工作的无偏性,给不正当行为以最大程度的限制。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评审委员会将完成会计准则的评审工作。设立评审委员会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使得相关利益各方可以最大限度地协调;弥补专家委员会可能出现的实务方面的滞后性,加强准则的可操作性;在一个已有的框架(如草案)下讨论,可以节约成本。评审委员会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机构,体现了博弈的过程,对准则的颁布有最终决定权。经由专家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将交由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在公共选择的模式下,形成一种实质上具有公共和约性质的文件,并最终由具体会计人员和准则使用者执行。评审委员会应该反映比较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其人员构成应具有多层次性和广泛性,如包括政府代表(国家宏观经济部门,立法部门),非政府代表(管理者即经理人,股东和债权人即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公司雇员)。人员比例依据不同的会计环境具体安排,但要避免一方或少数集团的操纵。对此,笔者认为:
就我国的会计环境而言,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较大作用,而且我国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国家,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利益,因而所占比例应该相对较大。同时我国的法制尚不够健全,应加强法制。因此,立法部门的参与比例也应该较高。这样,既可以保证会计准则与相关经济法规的一致性,避免会计从业人员矛盾尴尬的处境,又可以在会计准则的实施阶段保证其强制性。
作为会计准则的基层执行者,企业的管理者利益不能忽视。特别是会计准则能否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部分人的态度。只有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会计准则的制定才不是纸上谈兵。与
企业管理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股东和债权人,从长远利益上看,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对会计准则的贯彻存在分歧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要将他们与职业经理人同时纳入评审体系,以降低会计准则的执行成本。雇员的利益看似与会计准则的制定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是占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特别是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其利益是不可忽视的。虽然他们的专业知识有限,但充分发挥他们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督作用也是我们这种模式的一个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