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

2017-08-30 06:15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改革和若干重大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后,讨论的监督问题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具体地说,必须回答:《决定》中所提出的建立企业制度与会计职能的关系如何?面对着现代企业制度,会计应当反映和监督些什么?在主义市场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会计职能,有什么实际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既可以把会计的改革引向全面深入,又可以使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粗浅看法。

  一、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强化会计监督

  《决定》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今后企业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怎样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安排做到合理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按照一般的说法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通过竞争市场所形成的间接控制,也称之为外部治理结构。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外部市场存在着激烈竞争,会给经理人员以很大压力。第二部分,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之为内部的治理结构。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它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这种内部治理结构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决定》中也明确地指出:“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责权利的安排:权力是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前提;利益分配是动力和激励的一个基本手段;责任是经营者必须承担的任务,是联结权力和利益的纽带。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率,协调运行、相互制衡。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责权利的安排,除了进行定性的和描述外,还必须有数量的规定性,从质与量的统一中进行把握。否则,就难于操作,更难于进行考核与评价。这样,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也就是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执行等手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其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监督。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多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情况所决定的。针对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决定》要求每个企业必须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这是切中时弊的。这里的道理比较容易理解,就不进行详述。

  2、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是否尽到责任,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不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我们所说的对经营者的监督就只表现在形式上。这方面会计可以起到其他工具所起不到的作用。也就是通过会计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信息等方面进行揭示,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比如说,可以利用会计的信息考核与评估股东的净资产是否保值与增值,是否有浪费性的投资;资产是否丢失、失窃、损坏或被不合理占用;管理人员是否谋取私利,从事虚假或违规交易,使公司的正当利益受损;公司的财产是否得以适当维护等等。

  3、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与监督。公司制企业所产生的代理问题、机会主义行为问题、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合约的不完善问题等等,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物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来。因此,正确地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物质利益关系显得十分复杂、十分必要。以往我们所试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由于只注重激励而不重视考核与评价,因而没有取得成功。按照国外的经验,公司制企业的管理者的报酬一般是依据同管理者订立管理报酬的契约给付的。其核心是通过赋予经理一定的剩余索取权(谢德仁),以控制代理等方面的问题。管理报酬契约在实际中由许多具体形式所构成(吴东辉、胡冰冰),一般是:(1)固定工资,事先在契约中规定,一般同企业实际业绩不挂钩;(2)年底分红、股票认购权、股票升值权、限制性股利计划、业绩单位以及业绩股票等这些依经理的实际表现如何而定的报酬形式。经理的业绩越好,则这些报酬形式对经理的价值就越高。这些报酬的形式各有利弊,只能取长补短,结合运用。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国外经验,《决定》中已提出要实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在具体办法上,可以实行经理(厂长)的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形式。那么,管理报酬契约同会计的关系又是如何呢?报酬契约设计、核算、执行、监督,虽然还要运用到股票市场、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但就我国而言,只有会计信息才是可以真正利用的主要信息。当然,会计必须能够以独立客观为基础,在不受管理层控制的前提下,会计信息才可用于评估和确定管理人员的报酬。
上一篇: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