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
2017-09-01 03:08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会计信息真实
【摘要】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会计信息失真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极大的危害。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公司制度、加强会计规范化建设、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强化契约关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
朱镕基把“不做假账”作为新成立的国家
会计学院的“校训”,这一方面说明保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
“现代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决策的正确性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是,会计信息是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而构建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永远只能逼近真实,而不能绝对真实。从这一角度来说,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美国会计学家詹姆士.库莱瑟(J.Cullather)1959年提出会计是一种实践性艺术(practical art),因为会计主要是依据执行者的个人判断和解释。因此现行实务中的会计更趋向于一种艺术而非科学。作为一种“艺术”,我们很难去要求它的真实性。但是,会计作为经济核算的一种方法,其“真实性”又是它最根本的准则。于是,我们只能研究怎么使会计信息“逼近真实”。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
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和动态的,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会计标准也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属于第二性的范畴,再加上会计对象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状况,它可能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比较适应的,但随着环境的改变,过去真实的信息也会变得不一定真实。首先,会计所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肯定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这就使得会计反映的当期利润与当期实际现金净流量可能不一致,从而使利润缺乏实际货币保证。其次,同一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可选择就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例如,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各种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但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结果是否真实。而且,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预计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在当时条件下,基于当时的客观情况,这种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会计的理解逐渐深化,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也不断完善,对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要求会发生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可能会被认为不正确,原来认为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能变得不真实。相反,一些原来认为是不正确或不可能的做法可能会得到承认和支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危害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不能向使用者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从产生过程看,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可能,即“假账假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