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大趋势(2)
2017-09-01 03:08
导读:2.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理论产生的内在因素 人类正在步出工业社会,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
2.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理论产生的内在因素 人类正在步出工业社会,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对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当然包括会计在内,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对传统会计模型提出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会计的存在和发展方面,除了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外,主要还受信息技术的制约。从理论上讲,会计模型中的所有规则都应当与其所存在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然而所有这些规则的建立,却又都不能超越其在信息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手工会计技术在传统会计模型中的地位,仅仅是记账、算账的工具,如果把现代会计信息技术,仅当作自动化,而不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建,那就如同当企业面临困难时,只要花钱添购一些计算机,所有的就会迎刃而解一样。 会计模型是会计实践的反映,是按照会计实践的一定特征对会计所作的描述。植根于各种社会经济环境的会计实践是丰富多彩的,虽然丰富多彩的会计实践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会计模型,但是的各种会计模型,抛开、经济、文化的不同外,究其实质来说都是建立在亚当。斯密传统分工论基础上的会计模型(传统会计模型)。 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巨大变化,当然要求会计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它与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当然相差甚远,因而传统会计模型在处理信息社会的经济事项时,所表现的困惑必将在所难免,传统会计模型无法适应现实需要,无法提供恰当充分的信息,势必会使投资者转而寻求其它信息来源。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电子记忆、数据处理、通讯传输等功能,它一开始进入会计领域,便展现出一种广阔的前景。由于现有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是基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虽然在处理手段上有了明显变化,可是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规程并未因为
计算机技术而有所改变。由此可见,当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仅仅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适应传统会计模型,而传统会计信息处理的程序和规则并不是因为有了计算机以后才出现的。所以笔者认为,这些传统的会计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具有适应性和协调性。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信息时代的会计模型,这是会计信息化理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3.企业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国家信息化,企业是基础。没有企业信息化,根本谈不上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所以企业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还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力图实现从生产到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AIM)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现行的大多数AIM已本能地成为企业MI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普遍存在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的弊端,而且会计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是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造成数据与内外子系统之间均不能共享,信息不畅通,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会计软件与其它软件相融合,达到内外数据共享,这是对未来会计信息系统提出的新要求。此外,企业信息化还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为其它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社会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然而企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又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所以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必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