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建立我国会计概念结构的必要性(3)
2017-09-02 04:40
导读:(3)会计准则与会计概念结构的关系要求我国建立会计概念结构。 如上所述,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没有提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这一概念,但从其
(3)会计准则与会计概念结构的关系要求我国建立会计概念结构。
如上所述,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没有提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这一概念,但从其所界定的内容来看,它本身便已充当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角色。但它事实上所具有的局限性又不能充当会计概念结构的角色。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这两者的关系有一下三种观点:
①同一论。该观点认为,我国1992年会计改革推行的基本会计准则即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基本会计准则只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普遍适用的一般原则,财务报表的要素、要素定义、内容、分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相当于西方所提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该种观点在我国会计改革的初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的。
②并存论。该观点认为,应在准则基础上,再制定一套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以指导准则和会计实务。这对已有的准则变动较少,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但长此以往在准则外另立一套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有可能在会计概念的阐述上会重复,既不经济,也不能提高效率。
③替代论。即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替代准则(基本准则),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其优点显而易见,与国际惯例接轨。但是其理论性太强,实务性不够,会使一般的会计工作者望而却步。
笔者认为,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从其地位和内容来看,虽然相当于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然而还不甚完善。在我国,利用“基本准则”这个术语概括概念结构的性质比较恰当,但是把“基本准则”直接作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却值得探讨。“基本准则”的制定与修正,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因为会计准则影响到许多集团的利益 ,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在众多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协调。此外,作为具体会计准则的指南,“基本准则”本身需要一套严谨、适用面广并可操作的完整体系,而形成这样一个体系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笔者主张替代《企业会计准则》,重新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并将其置于会计准则体系之外,以便在发挥对会计准则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保持其本身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这样既可以摆脱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又能解除会计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困惑。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J]. 会计研究,1997.
[2]@王秋菊,孙继辉.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探讨[J]. 商业研究,1998,(2).
[3]@李心合.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J]. 财经研究,1996,(6).
[4]@顾慧慧.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评析[J].财会月刊,1999,(11).
[5]@王爱国.构建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