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计职业判断(2)
2017-09-03 01:45
导读:(二)客体因素。指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等方
(二)客体因素。指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等方面,其中前两项最为重要。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重复性可以将问题分为:
1.非结构化问题,即独特的、未被定义的问题,它很少有或没有现成的指南可遵循,解决它需要较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2.半结构化问题,即重复的、合理定义的问题,它一般有指南可供使用,解决它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
3.结构化的任务,即惯例以及能充分定义的问题,解决它只需很少的判断。
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上。根据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对当期财务报表的影响结果(收益或亏损)是否确定、金额是否需估计可以把经济业务分为:基本确定、低度不确定、中度不确定和高度不确定四类业务。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就越高,失误风险也就越大。
(三) 环境因素。指除主体和客体因素之外,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其他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
1.会计法律、法规。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会计法律规范,以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技术规范。会计法律、法规为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判断的程度,并通过惩罚等措施促使其更客观的进行判断。同时、会计技术规范本身就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有关规定越完善、可操作性越强,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判断的任意性就越小。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它主要用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品格、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切实遵循这些规范应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特别是其中对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在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更有特殊的意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制企业中存在众多利益主体,他们对公司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这些利益主体之间在责、权、利上的划分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具体又分为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两类,前者主要是竞争市场对公司所实施的间接控制,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后者主要是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所明确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虽然会计活动本身并不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很多契约的确立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又存在事实的雇佣关系,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影响某些会计行为的发生。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会使权利上的制衡机制被削弱,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条件,从而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当局的干预。从这个角度说,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人员进行公正的职业判断的保证。
4.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包括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范围、产品结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状况、理财环境、内部管理等诸多因素。生产经营特点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必然存在差别,对会计信息的揭示范围和要求的程度也不同。
三、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程序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很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与通常提到的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方面。从会计流程看,从识别会计凭证,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到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再到合理地设置账簿并登记;再到组织财产清查和账簿的核对;最后编制财务报告,每个步骤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不过其中有很多属于简单的、重复性的、日常性的判断,如登记账簿、核对账簿等,这些判断会计人员在实务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大都能纯熟的运用。判断的难点主要在会计处理方面,特别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的关注点应主要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