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协调—中国视角(3)
2017-09-03 06:19
导读:5 对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几点看法 5.1 重视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效益问题 与国际接轨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从我国多年会计国际协调进程中,不难看到这一
5 对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几点看法
5.1 重视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效益问题
与国际接轨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从我国多年会计国际协调进程中,不难看到这一过程本身也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其成本不容忽视,成本效益问题不容回避。如果我国在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片面地向美国的会计标准或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就可能意味着我国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编制成本以使其编制的财务报告符合美国会计标准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我国财务报告使用者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来读懂这些会计信息,而美国的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却不会发生这些成本。另一方面,美国的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凭借其对美国会计标准应用上的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在全球范围执业,而其他国家(包括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或者注册会计师则要为此付出较大代价。此外,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尚未成熟,监管机制尚未完善,如果我们操之过急,片面追求国际化,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企业对外融资的成本或对外贸易的成本,但是有可能会出现与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失控,由此产生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惊人的。
5.2 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维护国家利益
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利益之争。所以,我们既要看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趋势和好处并投身于这个潮流中,又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头脑,不能盲目和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基于他们各自利益制定出来的准则,而是应积极地参与各种国际协调活动,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并利用国际讲坛向世界介绍。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博弈,我们也要积极参与,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有一席之地。当然,由于我们的经济水平现在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一博弈中的声音还不可能很大,但我们可以从这一过程中学到经验和教训,并尽可能地保护我国的自身利益。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5.3 摒弃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会计惯例方面存在的片面倾向
在我国,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倾向:一是只重视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忽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的经验,实际上后者与我们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二是在发达国家中只重视国家,而忽视其他发达国家如德、日、法等国,实际上这些国家有许多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和学习的;三是只注重企业会计方面,而忽视宏观会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所有这些片面倾向都不利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
5.4 加快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
高质量是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共同要求。在经济一体化环境中,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要求在全球具有可比和透明的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而要实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其重要的基础条件。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要以我国自己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为基础,以建立一套发展会计准则的内在严密、协调一致的方法体系,从技术上保证具体准则的连贯性,此外,要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确保每一项会计准则都能经过充分的博弈和协调。
5.5 加强我国有关法律体系的建设
会计协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
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法律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以法律规范来约束企业会计行为,是促使本国会计实务实现国际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以健全法律为后盾的会计国际协调力度也更强。
5.6 改革和完善会计,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进程
要有效地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又依赖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有了一支训练有素、道德水平高尚的职业队伍,有关会计国际协调许多问题的处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 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J].会计研究,2001(9)
2 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J].财务与会计,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