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共关系基本概念研究(3)
2017-09-05 02:31
导读:三、会计公共关系的职能 会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播沟通会计信息。 会计公共关系的传播,从传播主体看是一种组织
三、会计公共关系的职能 会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播沟通会计信息。 会计公共关系的传播,从传播主体看是一种组织传播,传播主要是会计信息,传播对象是会计公众,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客户等,传播方式主要有人际传播、实物和图像传播、大众传播等。会计公共关系的沟通,是建立在传播的基础上,传播是为了实现沟通。通过沟通,充分了解公众,认真公众,准确把握公众的心理,并依据公众态度自觉调整组织会计行为,建立起一种以双方利益为基础的良好合作关系。会计公共关系沟通方式主要有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等。对会计公共关系来说,要想赢得会计公众的支持与合作,实现社会组织长期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传播沟通会计信息的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到来,信息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其中的会计信息市场更是信息市场的重要支柱。从宏观上讲,会计信息的质量着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微观上讲,它也影响着每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这个重要的会计信息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主要就是通过各个社会组织运用会计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职能来实现。当社会组织向会计公众充分传播真实的会计信息、主动有效地予以沟通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日益密切,从而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协调会计关系。 协调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也是会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之一。社会组织的会计活动,体现着各方面的经济利益,面临着众多复杂的会计关系。而在这众多的利益关系中,利己动机又会使得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在社会组织的会计活动中,如何协调会计关系、缓解和消除矛盾、增进与公众之间的感情、树立良好的会计形象,就成为会计公共关系的又一专门职能。 所谓协调,其实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协商,二是调整。因此,协调就是在协商的基础上,经过调整,以实现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互惠互利目的的过程。 对于会计公共关系来说,通过协调会计关系,可以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扩大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以最终实现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目的。会计公共关系的协调,从协调内容来看,主要有利益协调、目标协调和行为协调;从协调范围来看,主要有组织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从协调方向来看,主要有垂直方向的协调和水平方向的协调;从协调方式来看,主要有财务会议协调、会计制度协调、会计准则协调、资金协调等。 (三)塑造会计形象。 对于会计工作来说,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面临着众多的会计公众,它的形象好坏直接影响着对组织整体形象的评价。因此,塑造会计形象就成了会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和中心工作。 会计形象,作为组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会计形象,主要表现为:(1)文明服务;(2)讲求信誉;(3)秉公办事;(4)廉洁自律等。 对于会计公共关系来说,塑造会计形象既是其核心职能,又是其基本目标。可以说,会计公共关系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围绕着塑造会计形象来展开的。塑造会计形象一般应遵循会计形象的定位与设计、建立与推广、巩固与矫正等程序与环节,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别采用优质服务、信息沟通、提供咨询、公益赞助、危机处理等具体方式。 综上所述,会计公共关系的职能虽然十分复杂,但它们都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式的多样性,会计公共关系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它的职能和作用;二是内容的管理性,无论是传播沟通会计信息,还是协调会计关系,抑或塑造会计形象,都可以把它们纳入组织的广义管理活动中,如信息管理、关系管理、形象管理等;三是联系的有机性,在这三个基本职能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其中,传播沟通会计信息是基础,协调会计关系是关键,塑造会计形象是核心。只有各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协调运作,才能产生综合的最佳效果,实现会计公共关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