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面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思考

2017-09-06 05:21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面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一、造假的表现形式
一、造假的表现形式


1.编造虚假会计凭证,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会计凭证的造假主要是通过编造虚假业务,以非法的手段取得原始凭证,或自制劳务费、装卸费凭证等以虚开实;或以原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以少开多;或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利用形式上合法的票据在费用中列示公费或领导个人的消费等。这些虚假凭证进入记账程序,致使会计信息从源头上失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非法设立账簿和粉饰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私设“小金库”,建立账外账,有的甚至建几套账。“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更是五花八门:有零星销售对方不要发票不记账的;有正品转次品、合格品转报废的;收入不记账造成库存商品账不符实,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去调整;也有的单位将销售收入或预算外收入不存入规定的开户行,公款私存。有些虚构经济业务粉饰财务会计报表。有的企业通过向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3.大做成本文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为了粉饰业绩,虚增企业利润,他们对成本大做文章,该转的材料费、人工费不计入成本;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或者少摊入,该提的费用不计提或者少计提;将已竣工的基建项目不按时转入固定资产,少计折旧费,又将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挤入工程成本;有些企业采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成本,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


4.进行违规税金核算,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有些企业为了偷逃税金,对开增值税专业发票或虚拟购销业务购买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发票入账,如浙江金华的“第一大税案”就是如此;有些企业偷逃营业税,编造发票摘要的,如将全部为营运收入的发票变造为营运收入和其他款项,以少纳营业税。有些企业虚列职工名册,偷逃个人所得税;有的隐瞒收入,乱摊成本、费用,偷逃企业所得税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


1.会计工作的环境不佳。首先,是各种凭证的管理,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的发票由财政部门印制并管理;经营性收入的发票由税务部门监印并管理;很多行业性的收据、发票由行业主管部门设计并印制,导致格式多样,难以管理到位。其次,票据开得很不规范,例如,定额发票只盖有经营单位的规定印章,一般情况下,很少填写日期、接受凭证单位名称、开票人姓名等,有的票证种类根本就没有小额票(如出租汽车票证就只5元、10元两种),零售业的发票问题也很多,明明是个人消费品却开成办公用品。第三,税务部门代开发票,有的人员为了某种利益把关不严,开具不实或不当的发票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第四,倒卖空白发票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第五,社会各界对会计造假虽深恶痛绝,但有些人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参与或积极为会计造假出谋划策,从而形成了一个怪圈。


2.会计造假的原动力。


(1)追求本单位和个人利益,诱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企业对最终目标的理解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他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特别是在与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销待摊费用;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标准和利润分配,从而掩盖企业经营过程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只要按照融资的条件“做”出一份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这些都激发着他们会计信息造假的“积极性”。


(2)单位领导授权、指使、强令人员做假账。某些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权、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资本。还有些上级领导人为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下级企业硬性下达各项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企业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
上一篇:浅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和对企业未来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