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2)
2017-09-08 02:24
导读:(五)价格论取代价值论 现代社会对经济活动的分析,已由原来重视供给或需求的某一方面变为对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全面分析。由于在供求关系上体现的
(五)价格论取代价值论
现代社会对经济活动的分析,已由原来重视供给或需求的某一方面变为对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全面分析。由于在供求关系上体现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适应供求分析的需要,人们需要的是价格,而不需要探讨价格后面的决定力量--价值,因此人们将的视线从价值转向价格。这样原来服务于供给分析或需求分析的价值,在供求均衡分析面前便失去了意义,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价格。
数量学派将价值视为商品之间交换的比例关系,即交换价值,否认价值的实际和,并将交换作为
数学的出发点,认为交换就是两个商品间的数量关系,交换成立就是数量相等,一切经济问题都是交换问题。一些瑞典经济学家则否定价值的存在,主张经济学应该放弃“价值论”而用“价格论”。
(六)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统一的市场
人们对价值认识不同,对商品的评价也不同。正因为如此,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上才有交易的发生,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价值发现的角色。也因为价值发现和价格形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突出地位,才使人们认识到“在一切的才能之中,最了不起的是正确估计事物的真实价值的才能”(拉罗什福科)。资产的价值评估理论就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论的基础上,其中的重置成本法就是以生产费用价值论为基础,市场法以均衡价值论为依据,收益法则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依托。
(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对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和重建,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价值理论。基本思路为:
1.商品的特点是它们为交换而生产。在这种交换过程中,两种商品要相互比较衡量来决定交换的比例,从而获得一定量的一种商品和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之间的对等关系。因此,只要考虑到它们的交换价值,商品之间就存在一种对等关系,尽管这些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商品作为有用之物具有使用价值,作为有用劳动的凝结具有价值。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价值作为抽象劳动的产物其形式是交换价值。因此商品的生产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生产。
3.价值量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劳动只有通过市场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只有在交换发生之后,商品的价值才能而且只能用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最终,所有其他的商品价值都由一种商品表示出来,这种商品变成了一般等价物,即具有了货币形态。商品的价值只有作为交换价值,在市场上将其本身与其他商品公允化才能表示出来。然而,交换价值本身只有靠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才能表示。价格是价值的唯一表达,价值出现的唯一形式只能依靠货币商品及其数量尺度。所谓价格就是一种商品交换的货币商品的数量。既然价格是交换价值表达的唯一形式,显然它也是表达价值的唯一形式。
4.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商品的价值量,而且与商品的供求关系紧密相关。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价值和货币价值不变,则价格水平应该是和价值保持一致的。但在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产品的供求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当商品的供给超过该商品的需求时,商品的价格往往要低于其内在的价值。同样,当商品的供给低于该商品的需求时,商品的价格则往往要高于其内在的价值。
二、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源于。在法律意义上讲,公允价值是指得到公众认可的价值。价值是否公允,最终是由法院来决定。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判断。如果人们觉得采用成本原则作为计量属性比较公允,则公允价值就是历史成本;如果人们觉得采用重置成本能够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则重置成本就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并不是一种确切的计量模式,而只不过是人们对资产真实价值的一种近似估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