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分层治理(2)

2017-09-11 03:15
导读:由此,如果我们将可靠性差的会计信息类比为废品,认为其不再具备有用性,那么,可靠性强而相关性差的会计信息则可类比为次品而仍具一定意义的有用

由此,如果我们将可靠性差的会计信息类比为废品,认为其不再具备有用性,那么,可靠性强而相关性差的会计信息则可类比为次品而仍具一定意义的有用性。换言之,二者并非共生共存而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层递关系。
2、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失效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显然,作为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的外在表现,会计信息失真与失效之间也存在层递关系。也就是说,失真会计信息必然是失效会计信息,反之则不然。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失真与失效之间的层递关系对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明确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相对初级层次的缺失,有助于我们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现时治理的首要对象和目标。无疑,要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当务之急就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或将其降至可接受的范围内)。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将保证我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现时治理的首要目标。
第二,明确会计信息失效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相对高级层次的缺失,有助于我们明确会计信息质量未来治理的长远目标和方向。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就是要将会计信息失效的现象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本质上说,要使会计真正成为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良性系统,我们就必须在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持之以恒的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分层治理
前已述及,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应是首先提高其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其相关性的改善。从会计行为论的角度来分析,几乎所有的失真或失效会计信息的生成都与执行者的利己动机相关。当这种利己行为存在多种且具有层次性的路径时,执行者必然会在其间进行选择。同时,理性执行者必然选择成本最小的路径以实现其自身最大化的收益。因此,具体到现实治理,笔者认为,无论是对会计信息失真或失效的有效治理的基本前提都在于对其予以恰当的分类以准确找出各类问题的层次关系及其存在根源和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通过堵塞最优路径可以迫使其选择次优路径。如此分层推进,当执行者所有剩余路径的成本均大于其收益时,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治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分层治理
1、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最切合实际的判断标准在于其是否可检验,即具有相近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对于同一会计事项的判断是否基本相同。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不同专业人员对于同一事项的判断必将大相径庭,其差别的根源在于对同一事项的不同处理程序[6]。因此,笔者认为,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准,我们首先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两大类,合规性失真与违规性失真。其中,合规性失真造成的会计信息可靠性缺失并不以违背公认会计准则为前提,其往往与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密切相关[7],具有利己性和主动性的特征。对于违规性失真,按其行为动机我们可以将其再分为两类,舞弊性失真与行为性失真。其中,舞弊性失真是指执行人为实现其自身目的而违背公认会计准则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同样具有利己性和主动性的特征。而行为性失真则是指“执行人不能够完全正确的对会计规则进行实施”(吴联生,2003)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显然,行为性失真的执行者并不具备主观舞弊的动机因而也不具有利己性和主动性的特征。
2、会计信息失真的分层治理策略
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界所承受的风险极低”(刘峰,2002)且所需投入的智力成本也较低,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倾向于直接性的舞弊行为,即“绝大多数公司都不是在公认会计原则的范围内进行的会计政策选择,而是直接违反会计准则”(朱国泓,2004)。也就是说,我国失真会计信息的最优生产路径是舞弊,而后才是盈余管理。因此,我们应将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治理放在首位,而后才是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
第一,会计信息舞弊性失真泛滥[8]的根源在于相关监管的力度过小。当执行者几乎不花费任何成本就可以实现其自身最大化利益时,舞弊行为必定不可避免。因此,治理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监管力度。其一,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降低普通投资者的诉讼门槛,加大会计职业界的法律责任以加大其会计舞弊行为的成本;其二,改变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混乱的局面,加强公司内部监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其三,改革与完善我国的独立审计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作用;其四,充分利用媒体和普通投资者的监督作用,加强舆论监管。
上一篇:固定资产准则的国际比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