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2)
2017-09-14 02:38
导读:新准则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没有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我们要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增加准则的可操作性。比如在确定
新准则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没有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我们要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增加准则的可操作性。比如在确定所购人的可
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时:(1)有价证券按现行市价确定;(2)非有价证券,按综合考虑市盈率和同类企业类似证券的预期增长率等特性之后得出的估计价值确定;(3)应收账款,按以恰当的现行利率计算的应收金额的现值减去坏账准备以及收账费用确定;(4)存货中产成品和商品按其售价减除销售费用或参照类似产成品和商品的利润,以及为购买企业的销售工作建立的合理利润备抵确定;(5)在产品,按其产成品的售价减除完工尚需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和参照类似产成品的利润,为完工和销售工作而建立的合理的利润备抵确定;(6)原材料,按其现行重置成本确定等。
3.3对商誉摊销不进行减值测试
虽然商誉减值测试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谨慎性原则,也是国际的发展趋势,但目前还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是由于运用了现值技术可以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但为了计算未来盈利的现值,需要解决未来盈利的计算、贴现率的选择和贴现期的估计等问题,其中贴现期的估计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未来形势的主观判断,也要考虑到企业过去盈利的稳定性、企业所在行业的一般风险程度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减值测试在利润上也有不足。由于商誉不能带来独立的现金流,我们无法将合并商誉与自创商誉创造的利润区分开。除了被收购企业仍然保持经营活动的独立性这种特殊情况外,对合并商誉进行减值测试难免受到自创商誉的影响。
3.4加强评估机构建设
国内评估行业起步已十几年了,评估方法、技术和手段更加成熟,公允价值概念渐入人心,并得到运用,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企业界已经接受和认可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也认同各项资产和负债评估确认的公允价值。但是我们应承认我国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不充分,资产评估市场不成熟,资产评估业有待规范的事实,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准确确定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但不能因对资产评估的信任危机就此否定公允价值属性,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规范资产评估市场,加强执业人员的专业和业务培训,提高资产评估的技术力量,强化资产评估业的道德操守,监督和防范市场风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张秋生.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98-206.
[3]刘烨.企业合并中的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解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0):43-44.
[4]董智勇.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因素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0,(2):66-68.
[5]郑庆华,张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准则及案例分析[J].上海会计,2006,(7):7-9.
[6]陈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资业务公允价值调整[J].财会通讯,2008,(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