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允价值的我国政府会计研究
2017-09-14 02:33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基于公允价值的我国政府会计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会计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历史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会计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政府会计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已是大势所趋。文章从公允价值计量的角度对政府会计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政府会计;计量
近年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国家的兴起,许多国家都掀起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浪潮,我国对政府会计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拟就从公允价值计量的角度对政府会计做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有所裨益。
一、政府会计中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有的预算会计框架下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都有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构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而财政总预算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对象是“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因此应按“实际成本”计价。由于历史成本自身固有的局限性,我国政府会计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公允价值的出现主要基于历史成本的缺陷。近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经把公允价值作为大多数会计计量的目的,包括初始计量和以后各期所进行的新起点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IAS32《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可见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买卖双方自愿成交的价格,这是一种公认的“阳光下的价格”。公允价值真正的创意在于:一是强调资产计价必须坚持对客观价值的计量,强调价格要能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二是强调资产计价必须立足于现在的时点,坚持动态的会计反应观。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在政府会计改革中,随着基于政府会计框架下政府资产、负债计价范围的扩大,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远远不能满足政府会计计价的要求,在政府会计计价属性上引入除历史成本之外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大势所趋,也是政府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
(一)政府会计目标的转变的需要
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会计目标定位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提供方式的要求就不相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上的差异。关于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政府会计的目标应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应该将政府会计的整体目标界定如下:向政府有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对经济和政治决策有用的信息,即政府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要求会计信息应满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财务报告应主要反映现时信息,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因此,就必然要求相应地改革“受托责任观”下所形成的传统会计程序和方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二)全面评价政府履责的整体能力的需要
政府履责的整体能力得以正确评价的前提是政府会计系统能全面反映政府可控整体资源的总量与构成,以及所有义务、承诺和社会责任的规模与结构,即政府会计系统能够完整披露政府资产、负债及净资产。传统的计量模式已无法满足要求,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就能更好地反映政府资产的增值或减值情况,使政府管理资产的行为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便于人民监督和评价,能最大限度地缩少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分歧,使政府的行为和目标有利于达成政府资产管理、配置和使用的帕累托最优。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也要求代之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目前,人们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产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上。但是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通货膨胀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也使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致命的打击。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在物价变动的环境中,既不能反映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般物价变动,也不能反映计量对象的个别价值变动,这样,历史成本不再可靠。再如,商誉、技术、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根本无历史成本可循。因此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