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FASB的新准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
2017-09-16 02:17
导读:二、SFAS No.157对我国的启示: 在1998年,公允价值计量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尤其是上
二、SFAS No.157对我国的启示:
在1998年,公允价值计量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所以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公允价值我国被的监管层限制使用。但是在今年新颁布的新准则体系中,在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会计准则中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是否难达“公允”,是否极有可能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过去发生的“故事”是否会重演?我们应该怎样的对待公允价值?
1、公允价值可以并且应该适度地运用。
(1)首先,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等会计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国际上早已越过“要不要用”现公允价值的争论阶段,而主要进入“如何用”的阶段;国际上也丝毫没有因“安然事件”的出现而延缓与采用公允价值的进程。比如,国际财务准则和美国的财务报告准则中,对于很多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处理使用公允价值,涉及的相关的会计准则有几十项,从1975年开始的30年来,FASB对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很多国家在加大力度研究如何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FASB今年专门颁布了公允价值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正计划以初步观点文件的形式向其成员组织发布这项新准则公告。
(2)适宜于公允价值的“土壤”已初步形成。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2003年中央做出关于完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转向完善,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和完善,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的程序,颁布了大量监管规章,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财政部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独立董事等的理性经济选择为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构筑了多道“防火墙”;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较为谨慎,不会导致滥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的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在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有关具体准则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条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陛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2、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统一规定
我国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是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里,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而且对于不同的项目,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是不同。比如,在非货币交易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新准则规定了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商业实质是指,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人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