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3)
2017-09-17 02:38
导读:上述方法是德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成本会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为“弹性边际成本法”(简写为GPK)的成本会计方法,近年来也受到美国人的推崇
上述方法是德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成本会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为“弹性边际成本法”(简写为GPK)的成本会计方法,近年来也受到美国人的推崇。
在GPK下,成本中心的设置与ABC下不同。它要求一个成本中心只能有一个经理,一个经理可以负责若干个成本中心,并且特别强调一个成本中心内业务的同质性,因此,其成本中心的划分是按照组织/责任/分组归类的原则来确定的,比ABC下的成本中心划分来得更细致。在ABC下,是一个经理人员只负责一个成本中心,但一个成本中心内可以包括几种作业,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费用需要在几种作业间分摊的情形。在GPK下,不仅这个问题可以避免,而且可按照成本中心建立预算和制订报表,这套程序与企业的整体组织活动结成一体,反映了一种整体的成本管理思想。
在GPK下,确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标准与传统成本分配制度下也有所不同,传统上认为随着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变动成本;GPK下则认为随着该成本中心的产出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变动成本。在GPK下,辅助部门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向基本生产部门分配后,基本生产部门继续将其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处理。
假如有一个辅助生产部门甲(成本中心),为A、B、C三个基本生产部门提供服务,则A、B、C三部门需在期间开始前向甲提供预算,预计本期内需要甲向其提供的服务次数分别是X、Y、Z。如果当期甲的预算成本由固定成本E和变动成本F构成,则甲向这三个部门分配的预算成本将由各单位接受的服务次数和平均的分摊成本决定。并且,在本年度内,A、B、C三部门将甲部门转入的固定成本E视为固定成本(因为它与本部门的机器工时数无关),由年度内的12个月平均分摊。转入的变动成本F在编制预算时作为变动成本中的一项来记录。在各月计算实际发生数时,还要分别以已经分配来的变动成本数为基础,除以该部门预算的机器工时总数,以此为分配率(主要是为了保证各期的单位成本一致)乘以当期该部门的机器工时数,从而得出一个目标变动成本,最终与实际发生的成本数进行比较,得出差异数之后,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是GPK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能促使人们提高责任心,尽力提高效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对基本生产成本中心进行核算时,GPK把设备费用分配到产品上的做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GPK下设备费用以正常的生产能力(即设备制造者确定的生产能力的85%或者预期的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水平,以二者中较低者为准)为基础进行分配,计算费率时各年分母数相同。
从GPK下对两种成本中心成本的分摊可以看出,GPK是“成本拉动”分摊的一个典型,辅助生产部门按照基本生产部门提供的计划服务需求量来确定向基本生产部门分摊的变动成本“单价”和固定成本总额;而ABC则是一种“成本推动”分摊的典型,辅助部门知道基本生产部门需要多少服务,发生的成本直接由下游承担。两者比较而言,显然GPK法更有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GPK下的损益计算书分层次反映了不同级别的成本和效益信息,可以让决策者很容易地发现经营的有效成本,十分有利于成本管理。不过,由于这种损益计算书完全是为了成本管理服务的,因此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其做适当的调整。
三、小结
前文对目前世界上成本会计的几种普遍受到关注并广泛应用的几种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发现这些方法各有优势。GPK重点关注的是通过成本核算把责任制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它和成本位置核算法一样,十分强调成本具体发生地点的核算;而ABC更关注纠正产品成本被扭曲的问题,即使是引入时间因素的ABC方法关注的也只是改善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调责任确定问题,责任中心的地位在ABC中被淡化,这可能也是其不能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成本会计作为向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势必要置身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战略性框架中,对基本的信息来源加以充分分析,为企业提供经营、战术和战略所需要的信息,这才是成本会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过分地拘泥于细节,可能反而偏离了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