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2017-09-17 06:03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一、借鉴国际准
一、借鉴国际准则,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现实需要  国际会计准则是在全球一体化、资本市场全球化迅速的背景下,为便利各国资通、资本运作和业务合作而产生并渐次完善的共同的“会计语言”。1973年,美、英、法、德、日、加、澳、荷、墨九国会计界共同建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并酝酿推出国际会计准则。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现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成为广泛的国际性组织,至今已制定推出40多项国际会计准则(2002年后推出的准则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30多项解释性公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  国际会计准则是非强制性的,但随着准则体系的日益完善,它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认可。2000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决议支持建立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2000年5月,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建议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新加坡、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已要求本国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国际会计准则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时障碍最小的会计语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核算和披露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所必须掌握的工具。  研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实现首次公开发行(IPO)的现实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补充银行资本、完善公司治理成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关键,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惯例进行财务核算和经营信息披露,已成为关系战略投资者引进及首次公开发行成败的重要问题。因此,尽快实现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使商业银行尽快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度规定,熟练使用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才能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加快股改上市的步伐。  研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也是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需要。国际会计准则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进,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会计目标设计的性、会计确认的谨慎性、会计计量属性的公允性以及信息披露的透明性非常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改革中予以借鉴,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标准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努力方向。在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今天,研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不断提高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强化管理的重要,具有特殊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建设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标准体系的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历程也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不断国际化、规范化发展的历程。近年来,在银行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在层面上,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99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统领整个会计业的基本法,适用于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所有经济领域。在准则层面上,在研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上,财政部于1992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于1997 年后陆续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和原则。在制度层面上,针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企业的业务性质,2002年财政部专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它是专门规范金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仅适用于上市和外商投资金融企业。2005年财政部颁布《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还相继颁布了有关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这些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及财务制度的陆续颁布实施,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标准向国际惯例迅速靠拢。特别是近期财政部出台并将于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商业银行范围内实施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吸收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示和披露》以及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制度规定,将公允价值引入我国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中,在商业银行会计标准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受体制及某些因素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在主要会计要素上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而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会计核算方法的审慎性不足。建立稳健的会计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但是在现行银行会计制度下,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严重不足,经营中面临着巨额不良资产的不断沉淀,形成沉重包袱;部分银行没有严格按照贷款质量分类方法进行动态贷款质量监测,不能及时可靠地反映贷款风险状况;抵债资产的变现损失不能及时确认等做法有违谨慎性会计原则,不利于保证和提高银行资产质量,防范经营风险。  其二,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性不足。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与各方面具有广泛的债权债务和契约关系,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特别针对银行业作了更为详细的信息披露规定。国际银行业的通行做法是,只要符合金融企业的属性,即使不是上市公司,也必须在媒体上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以满足投资人、债权人和客户的信息需求。但过去我国在银行业信息披露上一直采取保守的态度,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风险揭示不充分,信息披露的管理力度不够。近几年我们充分认识到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但与国际标准仍有很大差距,而且在执行上和管理上尚需进一步加强制度约束。  其三,会计规范不统一。在规则体系上,未上市商业银行与上市商业银行会计制度规范不统一,《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只适用于上市商业银行,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针对银行业务的具体准则规定,未上市商业银行的制度约束还很宽松,距离国际标准相去甚远。  
上一篇:也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