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无形资产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之比较研究(3)
2017-09-18 03:30
导读:显然,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进行研究开发别无选择。可以预见我国企业的研发活动将会更加
显然,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进行研究开发别无选择。可以预见我国企业的研发活动将会更加频繁,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而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还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新准则对开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反应了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合理性。
(二)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缺憾
虽然笔者认为无形资产新准则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比旧准则有了较大的进步,更趋合理,但毋容讳言新准则同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1、新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表面上看起来新准则已经很完美了,但可以预见,一旦展开实际操作则新准则的相关规定会变得令人很难把握。尽管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将“研究”定义为“获取新的或技术知识并理解他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将“开发”定义为“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它知识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此外,新准则对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例如“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大学排名 2、新准则增大了及创新类企业利润操控的空间。正如上文所述,企业内部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满足准则所规定的五个条件等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而新准则的这些规定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只需“合理”地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也就决定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从而轻松达到其操纵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S].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 薛云奎,王志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