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JIT对管理会计的影响(3)
2017-09-19 02:53
导读:3、标准成本法的改进。长期以来,制造企业一直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计算。通过计算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差异原因及责任,并采取相
3、标准成本法的改进。长期以来,制造企业一直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计算。通过计算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差异原因及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少、消除不正常因素,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但是,在JIT系统下,标准成本制度暴露了许多不足。
第一,企业的生产由多种作业构成,但标准成本过于总括,没有具体细分来考核差异产生原因,因此管理者难以确定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第二,标准成本制度仅关心成本最小,而忽视了JIT系统所要求的整体性。因为,传统经营控制中某种收益,在高级制造环境下可能不复存在,将标准成本制度运用于高级制造环境下的经营控制,有可能产生失调行为。例如:材料价格差异报告很可能会鼓励采购部门为利用购货折扣而大批量购货,结果储备存货大大增加,这显然为JIT所不容。第三,标准成本制度关注直接人工的效率和成本的改进。在JIT系统下,由于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较低,这样做便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因此,在新制造环境下,制订标准,计算差异还是有用的,只不过,标准成本制度为适应JIT的需要,已作以下调整与改进:第一,差异分析更细化。将注意力更多集中于非增值作业,以消除浪费,追求更高的生产率;第二,缩短标准成本的寿命。由于产品寿命周期更短,更新更快,同时企业的不增值作业随时在消除,这就要求标准成本随时修订,以提供更合理的成本控制依据;第三,成本控制的重点转移,原来的成本控制重点在直接人工,由于直接人工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下降,因此成本控制的重点应转向其他,如材料、制造费用等。
(二)业绩评价方面
传统的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这就需要短期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业绩评估和计量是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为其制订不同的标准,以财务指标对其业绩进行计量和评价,但是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如:传统的评价成本中心在人工效能或制造费用分配率的标准已不适应JIT的目标,理由是JIT强调的是制造单元及多技能的员工,因此,以人工工时为基础的差异分析已起不到计量和评价业绩的作用;由于建立存货水平也与JIT的目标相矛盾,所以降低制造费用分配率也成为一个过时的计量标准。在JIT系统下业绩计量评价体系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展,除了采用财务指标之外,更多地采用非财务指标计量,与JIT系统相适应的业绩计量评价指标主要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原材料与废料。在JIT系统下,原材料的质量、成本、交货期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生产成本的控制。主要计量指标有财务指标:如原材料的总成本、原材料总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百分比、实际和计划的价格差异、废料成本占原材料成本百分比;非财务指标:如原材料质量、供应商数量、材料交货提前期等等。
2、存货。JIT系统要求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实现零存货。但现实中存在诸多原因,如市场需求大于预计水平,或生产量由于机器故障而降低,或为协调定货成本与持有成本间的冲突等,存货作为一种缓冲储备有时成为必要,但低存货低成本,消除持有不必要存货的浪费成为工作的重点,主要的计量指标有:存货平均余额、持有存货平均时间等。
3、机器设备。如前述,为适应JIT系统,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综合预防性设备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计量指标有:设备停工时间、设备调整准备时间、设备维修记录等等。
4、生产交货期在JIT系统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及时交货,不必产生产品库存。因此对生产和交货期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按时交货次数百分比、完成订单的百分比和交货周期。
5、产品质量。
6、创新与。
(三)对资本性支出决策影响。JIT系统下要求企业自动化程度加强,这就要求企业增加资本性设备支出,所以资本预算(专项支出预算)在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新的制造环境下资本预算变得更为复杂,其理由是:第一,由于设备使用时间更长,而产品的寿命周期越短,因此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时更为困难;第二,设备越先进,技术要求更复杂,因此,营运成本的估计也越困难。所以,企业必须以自己的模式去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使得企业的决策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