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会计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3)
2017-09-21 05:47
导读: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使企业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与市场呈多环节、多渠道的复杂连接状态。企业全方位受市场左右,放大了企业经营的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使企业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与市场呈多环节、多渠道的复杂连接状态。企业全方位受市场左右,放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使企业经营风险估计成为重要课题。此外企业内部物资存储和生产管理的诸多变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会计问题。
尽管从上述3个方面分析,可以认识会计对象的变化。然而这种会计对象研究出发点,仍然仅只是停留在“会计对象—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报表项目”思维模式,仍然局限在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的职能范围之内。
关于会计对象的研究至少应作3个方面的超越思维定式。
首先,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统一体的角度研究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实践活动中的完整对象,既包括财务会计处理的业务对象,又包括管理会计处理的业务对象。会计对象应是会计预测、决策、预算、反映、分析、评价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对象,而不应只是财务会计的对象,仅局限于当前的“会计要素”。
其次,把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子系统,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会计对象,从企业管理需求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来研究会计对象,而不是仅就会计实践活动探讨会计对象。
再次,超越以赢利评价企业经营成败的思维定式,从企业经营所肩负全部责任的角度研究会计对象。企业要向所有者负责,但也应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因此,单以“利润”或“现金净流量”来评判企业经营就很有局限性,因而,会计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会计对象”有更丰富的内容。
一旦拓宽了会计对象的研究视野,改变了会计的空间观、时间观,关于会计对象认识将会产生突破性的变化,会计的发展将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会计信息新技术加速会计创新
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而言,是全新的会计信息技术。
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完善和创新,是众多科研工作者艰辛劳动的成果。电子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但在理论上,更多的表述是“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影响”,专项研究会计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体系之间关系的理论相对较少。
在此,笔者就会计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体系的影响作以简要梳理。
首先,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催生了新的会计学科(会计信息技术学),改变了会计学的学科体系结构。当前,关于这一新学科的命名,有的称之为“会计电算化”,有的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有的称之为“计算机会计学”,但各自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差别,其实质研究的是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形成这种同一学科、多种命名的现象的原因众多,但根本原因是忽略了这一新学科本质。
其次,对会计方法、技术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称之为方法学、技术学。技术手段由手工转向电子化后,财务会计的技术理论已经发生重要变化。第一,凭证、账簿的作用和意义发生变化,如,记账凭证信息得以扩充、明细账不再依据原始凭证登记、凭证和账簿作为存储会计数据的手段和方法的意义正逐渐消失。第二,淘汰与新技术不相容的理论,如,“账务处理程序”为“数据处理流程模式”取代。第三,派生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如,会计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技术。
再次,引发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关于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可以理解为会计数据处理定式。据此而论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将会在多方面发生变化。第一,会计数据处理将突破单独由会计部门处理定式,代之以企业内多部门参与会计数据处理,即,会计数据库与企业信息数据库集成,成为“共享数据库”,网络成为各部门参与数据处理纽带。第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信息机制受到挑战,“数据源—会计信息加工方法—适合个性需要的信息”将成为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