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作业会计产生的社会背景(2)

2017-09-22 06:05
导读:二、作业成本计算及其程序和处理过程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始终。它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在于它从
二、作业成本计算及其程序和处理过程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始终。它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在于它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改进“增加价值作业”以及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有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作业成本计算法使产品成本分配有技术依据,能直接归属于有关产品的成本比重大大增加,而按照人为的标准间接地分配于有关产品的成本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使得产品成本尽可能与产品实际成本接近,提高了成本计算的相对正确性。  作业会计程序与传统成本程序的根本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成本库是作业而不是产品成本中心;(2)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的基础是成本动因,这一点在传统成本制度下是没有的,或者说还没有定义过作业和成本动因。作业会计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需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为产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  根据以上作业程序,可将作业成本的过程具体划分为以下三步:  1.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一个作业中心即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作为作业成本计算,首先要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业加以确认,作为作业中心,以便按作业中心汇集费用,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评估业绩。  2.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成本库是指以某一成本动因解释其成本变动的成本。成本库按作业中心设置,每个成本库所代表的是它那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所引发的成本。为简化计算,可将同质作业的成本库合并为同质成本库。同质成本库是指可以用一项共同的成本动因解释其成本变动的成本。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可以合并分配以减少计算工作。这一步骤的计算反映了作业成本计算的一项基本原则,作业量决定资源的耗费量,资源的耗费量与作业直接相关,成本应按作业进行汇集。  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出(产品、劳务或顾客)。成本计算最终要计算出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制下,产品成本由作业成本构成,汇集的作业成本按各产品消耗的作业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出各产品的作业成本,确定各产品成本。这一步骤反映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另一原则,产品消耗作业,产品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  对于作业会计的计算举例如下:某部门负责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存货控制,该部门全年的总成本为500000元,主要为人力成本。该部门共有员工12人,6人负责管理外购零部件,3人负责管理原材料,还有3人负责将原材料和零部件分配到车间。这三项作业的成本分配过程如下:  1.将总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其成本动因是作业人数,以此为基础得出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如下:  人均成本=500000÷12=125000÷3(元)  接受外购零配件作业的成本=6×125000÷3=250000(元)  接受原材料作业的成本=3×125000÷3=125000(元)  分配存货作业的成本=3×125000÷3=125000(元)  2.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其成本动因是收货和发货的次数。已知今年外购零件25000批,原材料10000批,共生产5000批产品,则可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如下:  接受外购零部件的单位作业成本=250000÷25000=10(元)  接收原材料的单位作业成本=125000÷10000=12.5(元)  分配外购零部件的单位作业成本=125000÷5000=25(元)  3.已知企业今年生产A产品1000件,全部A产品由10条生产线装配而成,共耗用外购零部件200批、原材料50批,A产品应分配的存货控制间接费用为:  (200×10)+(50×12.5+25×10)=2875(元)  单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2875÷1000=2.875(元/件)  假如企业全年共耗用400000小时,其中A产品耗用1000小时,则在传统成本制下:  A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500000÷400000×1000=1250(元)  单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1250÷1000=1.25(元/件)  以作业为基础的分配结果2.88元/件与以工时为基础的分配结果1.25元/件发生了230%的成本差异。这说明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所负担的存货间接费用在传统成本制下被少计了很多。
上一篇: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法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