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会计信息失真(2)
2017-09-24 02:33
导读:造假的动机与原因 造假的动机与原因是制定规则,遏制和杜绝这种行为的前提条件。 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
造假的动机与原因
造假的动机与原因是制定规则,遏制和杜绝这种行为的前提条件。
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这是多数虚假信息编造者的基本动机
2. 为获得投资人投资
这类情况往往是企业生产经营项目还不错但资金紧张而经营绩效达不到投资人或管理层设置的标准,如为争取发行股票,争取风险投资等;
3. 为获得银行贷款
4. 为取得客户(多数是供应商)信任而造假
5. 为应付上名目繁多的业绩考核
6. 为积攒“政绩”
7. 逃税、避税等
此外,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其经济学上原因。
1. 会计信息不对称
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经营者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在公司的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股票市场交易中,资金雄厚的大机构和众多散户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使得能够控制和掌握会计信息主动权者,无不利用这种不对称性兴风作浪,愚弄百姓。
2. 会计信息的外部性问题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得报酬。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十分明显,在证券市场上更为突出。因此,会计信息行为人(企业负责人、报表编制者、信息发布人等)无不想利用外部性为自己谋利益。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原因。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 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与“机会主义”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和具体会计,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法规既定范围内进行的选择。如在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资产减值的确认等方法上面,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为企业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是为了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而设置的。然而经营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而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使利益在有关利益人之间重新划分,尤其是从事有利于经营者自身的财富再分配,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红利等可以通过会计利润操纵而提高;通过会计操纵来降低其失去现有职位的可能性。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上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直接原因。
会计信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其更为深刻的原因在于其社会学的根源。
1. 负责人的行政任命制是导致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之一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厂长(经理)负责制,而厂长(经理)大部分由行政任命。这种行政任命制容易产生:①这些负责人是组织安排的,他们无法也不可能有长期的奋斗目标和打算,加上频繁调动与升迁,助长了他们的短期行为;②企业负责人的任命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人的意见,这些被任命的负责人可能并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在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也就难以获得。而他们为了自己的仕途,在无能力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及效益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操纵会计行为,粉饰经营业绩;③作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人不愿或不能有效地制止企业负责人的虚假行为,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日益严重;④政企没有彻底分开,有些地方党政官员直接兼任企业要职,如“峨眉山”股当地上市公司频频干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 我国会计法规制度的形成,缺乏一个有效的、利益各方的博弈过程
我国会计法规制度的改革力度很大,在改革中也较多地借鉴了国际会计标准,目前执行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基本接轨。但从本质上讲,会计法规制度是人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经过各方长时间的多次博弈后形成的、既兼顾各方利益又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一方从违反契约中得到的收益远比其付出的成本要少的多,即违规将受到更大的惩罚。这样的契约就变成各方普遍接受的法规制度。目前这方面法规制度基本上是“舶来品”,缺乏利益各方的充分博弈,人们还没有完全认可其约束力。另外,我国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之中,环境不断变迁,新情况、新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亟待更新,新的尚未完全建立,会计法规制度也还有待完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