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会计监督
[摘要] 目前会计信息出现很多失真的情况,会计监督存在着1系列的问题. 本文就会计监督的涵义、特点、内容着手,分析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对违法者予以严厉的制裁以及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监督 对策
Analysis O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bstract]A lot of distorted situations appear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t present, a series of questions exist in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This text sets about on meaning, characteristic, content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And analysis on counting subject matter ,strengthen countermeasure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In order to improv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function.In my opinion ,which the first step is must know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 correctly .Then strengthen legal system build , define accounting responsibility subject,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head of the unit in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give such several respects as severe sanction and cultivation high-quality accounting persons ,etc. to set about to the lawbreaker.
[Keywor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ed
Accounting supervision Countermeasure
[前言]总理曾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监督。这1方面表明中央领导同志对会计监督的关注和重视,另1方面说明我国会计监督存在诸多潜在问题。从实际来看,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单位,就不可避免地会出问题。如引起国人震动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广国投”)破产事件,由于该公司长期内部管理混乱,会计资料不全,总公司对下属公司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致使公司1连串投资失误,资产流失严重,大量到期债务无法偿还,最后被迫进行破产清算,清算时公司账面资产总额仅230多亿元,而负债额高达370多亿元,资不抵债超过140亿元,给国家和有关债权人造成巨额损失。据知情人士透露,“广国投”内部监督机制严重弱化,资金调动与拆借无必要的手续,会计账目不清,借入的外债许多未经登记,任意对外担保等诸多问题10分突出,会计监督乏力是造成其破产的主要原因之1。“广国投”事件的教训说明,会计监督应当也必须成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坚强卫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 会计监督理论概述
(1) 会计监督的涵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主体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国家的法规条例、各项规章制度及公认的会计准则等,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分析方法,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的检查、评估、控制和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经济目标的1项管理活动。会计监督属于经济监督的范畴,
1、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从其范围说,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
2、会计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质量要求等均由《会计法》规定。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根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5相符(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等等。
3、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要弄清会计监督的确切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会计监督的主体。会计监督的执行主体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单位会计人员通常由两部分构成:1部分是从事财务会计核算的人员;另1部分是从事管理会计和内部管理核算的人员。无论单位哪1类会计人员,只要在本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就是会计监督的具体执行者,就应承担起本单位会计监督的责任。
2、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的客体或对象是主体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1般来说,绝大多数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资金各形态的不断变化与周期性循环,以生产性实体为例,其资金运动过程通常表现为“货币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增量)货币资金”的循环,会计监督即是对这1过程的全面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错弊,防止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3、会计监督的依据。会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各类会计规范,包括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具体可分以下几类:①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法律、财务会计制度;②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制定的各种法律文件和制度办法;③单位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其中经过人大立法程序通过的法律是最高法律准则,当地方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抵触时,应服从和执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此外,对会计实践具有业务指导意义的1般公认的会计准则(含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具体会计准则)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参考依据。
4、会计监督的目的。进行会计监督,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可靠的信息。另外会计监督还应促使企业的财务收支合法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国家、集体、个人3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少数人法制观念淡薄,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可能会侵害国家与集体利益,会计监督就是通过审查、核对、鉴证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5、会计监督的方式。会计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两种:财务会计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其中,财务会计监督又包括事前审核、事中分析、事后检查。管理会计监督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而这些方式往往交替并用,相辅相成。
(2)会计监督的特点
监督是特定主体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对客体的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监督需要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不会产生和存在监督。
1.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经授权”概念,因为监督是1种权力约束机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只有经授权才能进行体现授权者意志的会计监督。比如,在企业,企业领导作为授权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1定的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其会计管理过程中,必须贯彻领导的意图,实行会计监督。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不应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会计监督的授权者也不应再是会计主体所有者或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唯1代表,为了集权控制的需要而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结果造成了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和在工作过程中的两难境地。要解决这1问题,就必须取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实现会计人员回归会计主体。因此,会计监督的授权者,应由所有者转变为会计主体领导。
2.会计监督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会计主体,即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个人、家庭,还可以是政府机构。这里的“经济活动过程”既包括着经济活动引起的经济现象,也包括着同这些经济现象相联系的经济关系。至于资金运动,是由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会计的基本工作就是将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1种货币作统1尺度进行计量,并把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统1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大学排名
3.会计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监督,具有综合性、全面性、连续性和及时性。会计监督的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国家物价、税收、财务、工商行政、金融、财政和劳资等各方面经济政策在会计主体的执行情况,最终都将反映在会计上;2是表现在会计监督的价值信息的综合性上。会计监督的全面性,是指凡涉及到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事无巨细,大到会计主体长期投资、筹资决策,小到差旅费、办公费报销等都必须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连续性,是指会计监督具有稳定性和经常性。它是伴随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即在实施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就进行了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及时性,是经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同时需要及时地取得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反映、监察和监促。
4.会计监督的依据是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现在许多人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认为会计监督的依据包括5个方面:1是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2是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1会计制度;3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1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补充规定;4是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1会计制度制定的单位内部会计制度;5是各单位内部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其实,这是对会计监督的误解。理由有2:1是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其基本前提是合法,即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这样1来,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本身就包涵了前面所述的3项依据。2是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进行自我约束的机制,而国家法律法规包括会计准则,都是对会计主体和会计人员的外部约束。所以,进行会计监督不应片面强调依法,而应该是依据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预算、计划等。1切违背了这些合法制度的经济事项,将得不到经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承认。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5.会计监督目的。会计监督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最终目的是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1种基本形式,它是通过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原始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归集、汇总、分类、记录、计算、分析、审核,实施对资金运动全过程的控制与掌握,具有最直接,最及时的特点,其他监督形式如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税务监督等的施行,都要利用会计监督提供的信息资料,借助会计监督的基本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如审计监督中的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工程决算审计,税务监督中的增值税结算、所得税结算及发票检查等都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及会计处理方法合规性的审核和鉴证,即对所监督的对象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是否据实计摊相关成本费用、是否账证、账账、账表相符、是否侵占国家集体利益等作出恰当、合理、公允的评价。如果没有会计监督作为先导,企业自身就无法把好关,可能会出现会计资料混乱不堪,违法违纪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其结果不仅造成财产物质的损失,也会加大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其它监督方式的难度;反之,会计监督搞好了,企业的会计资料真实,核算准确,就可以减少错弊,并为其它经济监督方式的有效进行创造条件。
2 会计监督的内容
由于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和成本管理会计,所以,会计监督的内容也应该包括财务会计监督和成本管理会计监督两个组成部分。
(1)财务会计监督。财务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对特定主体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其主要特点在于:1是以提供正确、相关、可靠和可比的财务报告为目的;2是以公认会计准则为标准;3是以复式簿记系统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