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1996)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FAS125)《金融资产的转让和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中指出,“1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交易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解释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引入公允价值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多数股东仅以证券市场为媒介与企业间接沟通。大量分散的股东1般不再关注自己持有股份所代表的资产份额,更重视股份带来的利得,更想了解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经济前景的信息。会计信息也是1种商品,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以信息的需求方的需要作为目标,真正实现信息决策有用性。会计的侧重点转向了这些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在现实中公允价值并非特指1种计量属性,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时至今日,国际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已有10几个之多,公允价值会计在各国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中显示出蓬勃生机。
3、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1.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按旧准则,债务人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如果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则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人则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用于抵债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转账,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营业外支出”。如果是将债权转为股权债权人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的入账价值债务人则将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和对方放弃债权所取得的股本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所以,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中,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都很少涉及公允价值也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新准则第5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第6条规定,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有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有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改变了旧准则1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最大的差异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进行债务重组,将增加债务人的利润。1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1旦获得债务重组,其重组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所以,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重组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在原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的双方,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只有收到补价时,才可以用公允价值计算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并确认收益。新准则第3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此看来,新准则对满足1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计价基础,对损益的确认规定也不同。产生的结果是,这1交换将产生利润,如果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差距大,则差额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也大,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