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语言是客观 社会 现象的主观反应。 现(2)
2013-06-13 01:23
导读:规律 、迷信说法及价值观、道德观之类的,均为人们害怕看到并尽力用委婉语回避的。忌讳是对不快之事物的回避,那礼貌则是对不雅之事物的回避了。
规律、迷信说法及价值观、道德观之类的,均为人们害怕看到并尽力用委婉语回避的。“忌讳”是对不“快”之事物的回避,那“礼貌”则是对不“雅”之事物的回避了。由此可综合概括为四个“避” :
一是避俗求雅。太直率的语言显得粗俗不文明,像死亡(death)、疾病(disease)等事物,若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反之用委婉语间接表达就显得雅正隽永许多。如:用“to be with God”代替“death” ;用“the Big C”或“social disease”代替广为流行且令人胆战心惊的“AIDS”(艾滋病);用“sweet cheesecake”(甜奶酪,既可爱的耶稣)等溢美之词来称呼上帝;将肝脏称为“cheerful giver”(乐施主);将肠子称为“spaghetti factory”(面条工厂);连大小便排泄都被委婉称做“go to the bathroom”(去洗手间),真是形象生动,简洁易懂,层出不穷,目不暇接。
二是避讽求婉。为了避免听者受刺激,教师在校知道学生时常用 “not particulary good”(不太好)替代“awful”(糟糕)一词来促进师生间的关系,鼓励较差学生继续努力。另外,不能说学生stupid(笨)、slow(迟钝)、或者lazy(懒),而要说under-achiever(未能发挥潜力的学生),这样听起来就不那么刺耳,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了。现在人口中得肥胖症的有很多,直截了当地说人“胖”是极其不礼貌的,但换作用plump(丰满的)、chubby(圆脸的)称呼,人们却不在乎。同理,对于那些相貌平平的人,用not pretty或plain(不太漂亮)而不用ugly(丑陋的);身体过于纤瘦的用slim或slender(苗条)而不用a skinny woman(瘦骨如柴的女人)。这点在消除相互之间的误解与摩擦方面的积极效果以及消除人们由于身体缺陷而自卑心理上十分理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是避陈求新。一些商业机构为了招揽生意,常改变招牌或称谓,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像pawnshop(当铺)门口挂的招牌是loan office(借贷处);旧家具店门口挂的招牌是antiques(古董)。甚至一些航空公司在机舱等级称谓上玩花样:一等舱(First Class)改称为豪华舱(Deluxe Class);二等舱(Second Class)改称为一等舱;三等舱改称为商务舱(Business Class)或经济舱(Economic Class),既做到了令人耳目一新,又能满足顾客的虚荣心。委婉语就像个蛇蝎美人,当凭外表如何艳丽、诱人是很难一下子看清其内在的本质。它自身特有的欺骗功能掩盖了事实真相。例如:西方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常在传媒中将“工人罢工”(labor strike)说成“industrial action”;把“经济危机”(ecnomic crisis)说成“recession”或“depression”;把“征税”(tax increase)说成“扩充财源”(revenue enhancement)。美国人在越南战争中为了掩盖其罪行,把空中的狂轰滥炸说成是logistical strikes(后勤行动),而对越南平民的杀戮则称为wasting the enemy(消耗敌人)。2003年,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把这既不合理又不人道的侵略“occupation”堂而皇之地冠以 “liberation”(解放)的高尚形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委婉语顺应了政界的政治要求,而战争的恐怖和残酷在委婉语的遮掩下荡然无存。
(二)、讽刺功能
委婉语不仅具有欺骗性、掩饰性,而且兼具讽刺性。它虽婉转、温和,但婉转中见坦直,温和中见刚毅。就拿college(学院)这个词来说,许多人都知道其字面意思,但囚犯们用它来称呼“监狱”却极少人知晓。囚犯们为了自我美化,自我洗刷,把因犯罪而被迫关进监狱强行学习改造视为在大学为增加知识而学习,体现了他们的强烈虚荣心,此词因此也颇具讽刺意义。再说说来源于《圣经》故事的“balm of Gilead”(基列的安魂药)。故事中的基列有一种安魂药,可使罪孽深重的灵魂得到慰藉。英语中用“balm of Gilead”指代酒也充满了讽刺意味,揭示了酒的本质也只不过是麻醉人体神经的一种药品。另外还有个例子,英语中也常用“live on nothing”作为委婉语去描述那些吝啬的守财奴,英国作家W.Thackeray在《名利场》第三十六章的标题中就用到此短语,借以对小说主人公荒唐的生活,追逐名利的虚伪及拜金主义的自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三)、自我保护功能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述中提到使用委婉语是为了以礼相待,即礼貌功能。这里提出自我保护功能是为了与礼貌功能及合作原则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在语言交际中共同发挥作用。当两功能发生冲突时,礼貌原则要服从自我保护原则。事实上,使用委婉语是为了进行自我保护,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使用中有助于树立正面形象,维护甚至提高发话人在受话人心目中的地位,且可有效抑制对方出言不逊。但是,这里的自我保护不应等同于以自我为中心,应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在社会规范的制约下维护自身合理权益,首先要在不侵害对方利益的前提下,在顾及双方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和优势。只要清楚地明白委婉语应用的根本出发点是与人为善,就能营造出良好的交际氛围和取得满意的交际效果。
(四)、幽默效应功能
诙谐的委婉语能帮助人们面对现实,事发当时能够轻松应付。如:用“push up daisies”取代“be buried”可以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把“to be sent into prison”(坐牢)说成“live at government’s expense”,显然增加了调侃色彩。还比如,在本世纪以来,英国人在吃饱以后谢绝主人的殷勤劝食时常这么说:“I’m willing,but Mary isn’t”。(我倒乐意,但肚子不行了。)这里把“胃”人格化为“Mary”,不仅运用辞格(托物拟人)的手法,而且别致幽默,少了一点尴尬和见外,多了些许熟识和感情。另外,委婉语还借用外语来营造幽默的气氛。如:借用法语中“fainéant”或“faineance”替代“懒”(idler),让人联想到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