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一些影响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如学生的心理障碍、语言文化知识的缺乏、不良的学习习惯等,来引起师生的注意,以便提高听力教学水平。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心理障碍;语言文化知识;学习习惯
On Factors of Influencing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ch as learners’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lack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knowledge and bad habits, to help teachers and learners in the improvement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Key words: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language and cultural knowledge; habits of studying
人们经常这样说:“上帝之所以让人们长着一张嘴两只耳朵,是为了让人们少说话多倾听。”《道德经》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是强调了“听”而非 “说”是智慧的源泉。在这里,我并非想强调“听”比“说”更重要,因为“听说”一般是不分家的。但是,“听”比“说”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在“听”的基础上才能“说”。而且我们说的时候,可以控制自己的讲话,选择适合自己的语速、词汇和句子结构。但是我们听的时候,会受到说话者的控制,我们不可能一直要求说话者按照自己所需的语速和词汇进行讲话。
无疑,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听力是听懂以英语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口头交际活动的能力。听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感知环节。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正常人在醒着的时候,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用于听。(王守元2003)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英语听力教学
人的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学习情绪和态度、意志力等因素。虽然这些非智力因素不是学习过程的直接介入者,但对学习的效果起着促进和抑制作用。这些因素在英语听力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两个人的听力水平相当,心理状态不同,考试的结果也会相差很大。
1. 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
有的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尤其是在听力训练中很少积极参与,大多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敷衍了事,被动应付,造成抵触情绪愈发高涨,学习兴趣愈发低落,听力水平当然很难提高。
2. 对英语听力的不重视
尽管现在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对听力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中主要考的是读写知识,听力所占比重较小,而且也缺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把语法、写作等一些知识学好了也可以考高分,而且听力部分还可以进行主观猜测,说不定还能猜对几道题。这种对听力不重视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了听力水平,也使一些学生在听力教学中和测验中存有侥幸心理。时间长了,他们会从中买到教训的,到那时他们会对听力产生恐惧感,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教师的听力训练安排不合理影响英语听力教学
学校及教师在实施听力课程训练安排时,如果某些训练安排不够合理,欠妥当的话,会影响到学生的信心、注意力和兴趣,从而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听力教学水平。
1. 教学计划安排的不合理
在听力教学中,某些老师对不同学期、不同阶段学生应达到的训练目标缺乏科学、系统的安排。过难或者过易,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的计划安排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做听力计划安排时要考虑充分,做出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