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文摘要: 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必须符合新闻准确(2)

2013-07-21 01:02
导读:在20世纪到21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建立某种符合美国价值观念,并能维持世界稳定和有利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益的世界新秩序,始终是美国政府

“在20世纪到21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建立某种符合美国价值观念,并能维持世界稳定和有利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益的世界新秩序,始终是美国政府推行的原则和不断追求的目标。1919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已经是当时世界上主要大国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占据世界之首。” [5](P1)为了摆脱孤独主义的束缚,扩大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以及加强美国对世界的领导,美国政府三次提出世界新秩序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以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国安理会为基础,同时明确美国对国际社会的领导作用。在具体方法上美国将有权以维持世界新秩序的名义,对破坏这一新秩序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进行多边与单边的经济、军事干预。美国对外的战争干预,都是出自于对他们所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的维护,而世界新秩序又是为美国而服务的。一旦有人破坏,美国就找借口、装无辜,堂而皇之的为其国家利益而战争。为了使文明世界的战争也文明,他们利用战争委婉语,试图淡化其侵略色彩,淡化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

2、政治需要对委婉语的影响

“传统地来说,委婉语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一定的正面影响,它的使用避免了某些尴尬和不雅的场面,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然而,委婉语也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协调关系,用得过滥,就会混淆视听,掩盖某些事情的本质,特别是国际事务中,委婉语的表达更是数不胜数。”[6](P93)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一个原因是委婉语具有模糊的色彩,有相当的欺骗性。于是成了政客们骗人的工具。由于政客们的一己之私,也使委婉语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每当政治风云突变时,委婉语就出现了,以粉饰那当政者管理的社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掩盖了美国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形态。20世纪初叶,劳资关系紧张,罢工风潮成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主流。报界为了掩盖矛盾真相,“劳资关系紧张”叫做industrial climate,“工人罢工”叫做industrial action,“劳资争端”为industrial dispute,劳资双方谈判顺利称productive,不顺利就是counter-productive。其语义笼统含糊到难以捉摸的程度。[7] (P93)里根政府时的“增税”政策,不用increase,而用Revenue Enhancement(税收加强)。诸如此类的委婉语经常被西方的政客所利用,其目的是为了掩盖社会矛盾,以巩固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权威。这一点在战争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改造语言,曲解语言,就犹如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形,摧残战士们的身躯一样,战争是产生委婉语的肥沃土壤。

美国在“越战”时期,为了掩盖其暴行,创造过大批委婉语。把空中的狂轰滥炸说成是logistical strikes(后勤行动),close air support(近距离空中支援),action of decapitation(斩首行动);对越南人民的杀戮称为wasting the enemy(消耗敌人),明明是civilian casualties(平民伤亡)说成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伤);ground war(地面战争)换成ground operation(地面行动);attack(进攻)换成pacify the area(绥靖);明明是destroying crop(毁灭庄稼),却隐约其辞成了defoliation(落叶行动);aggression(入侵),说成了police action(警察行动);strategic village(战略村)说成了concentration camp(集中营)等等。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有目共睹的战争,此时的委婉语也饱受战争的摧残。英美联军准备创造一个语言的疗养地,以净化战争带来的血腥与丑陋。他们把肆意轰炸(random bombing)说成了target of opportunity,事实上只是联军训令的一部分,当轰炸机轰炸指定对象未遂时,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投向任何一个目标。本质上这个隐含的目标是为了抓获躲藏在巴格达南部某地的萨达姆与其儿子。美国、英国、西班牙2003年2月24日同时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的第二号对伊拉克决议草案中指出,安理会反复警告过伊拉克,如果它继续不履行1441号决议中的规定的义务,就会face serious consequences(面临严重后果)。这是一个外交上所使用的委婉语,指“军事打击”(military attack).草案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采取“all necessary means”(所有必要手段),这自然也包括武力。[8](P18)此类的委婉语还有如:reign change(伊拉克的政权改变),它用来婉转指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实行的军事打击;constructive destruction(建筑性毁灭)是用于美化其军事打击较为罕见的委婉语。在伊拉克作战期间,美军伤了盟国的军队,称friendly fire(误伤)。

为淡化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使用了如:anti-personal weapon(反人员武器,实指杀伤性武器),counter-force weapon(反部队武器,实指核武器),甚至counter-value weapon(反价值武器,实指用于摧毁城市及其他战略目标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selective ordnance(选择性武器,指生化武器)等委婉语。

建设世界新秩序正义口号和维护本国利益的矛盾,被美国通过其新闻、发布会等利用委婉语掩盖了。 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不仅仅体现在战争方面和政治生活中,在其他社会现象中(如犯罪、吸毒、种族)也随处可见。探讨这类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和社会的复杂联系。

(二)、文化内涵与委婉语

1、美国人的价值观及对委婉语的影响

(1)个人主义价值观

“我们知道,个人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向导,是整个近现代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它表现为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重,表现在人的思想行为上便是个人主义取向。据Greet Hofstede对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所做的调查表明,美国位居榜首,日本居第二十二位,香港居三十二位,台湾为三十六位。可见,个人主义取向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行为准则。”[9](P45)

“西方文化中,人人都发挥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在维护和发展自己的个体自足与他人和环境碰撞、竞争、拼斗,或由理性而发展为社会契约,或经毁灭而产生新的和谐。”[10](P150)根据布鲁根1990年的数字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死于战争的人数为2000万,而卡根1993年估计则是5000万人。 [11](P112)一种语言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其市场与接受人群。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他们又会做何种选择呢?

上一篇:论文 关键词:旅游翻译 跨文化意识 文化信息 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